“为何我的生活像白开水,别人笔下却能写出带跳跳糖的气泡水?”8月17日,2025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迎来广东省特级语文教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丁之境的《万物皆可下笔:当你开始把世界读成自己的文字》阅读分享会。他的一句“灵魂叩问”,戳中台下学生与家长的笑穴,引发深深共鸣。
写作很难吗?丁之境列数了“挤牙膏式的开头” “凑字数的痛苦” “被批’假大空’的委屈”等学生时代写作的痛点,也将破解困局的密钥娓娓道来,鼓励学生朋友:“写作,不就是写你心里想说的话吗?”
在丁之境看来,写作绝非艰深技巧的堆砌,而是心灵与世界的对话:“当你把世界读成自己的文字,用心灵的眼睛去观察,让生命与世界建立独特链接,写作便是自然流淌的真实表达。”
“万物皆可下笔”这一核心理念,被丁之境拆解为可感可行的行动指南:“凝视”而非“看”,慢下来,以好奇心捕捉心动瞬间,赋予平凡事物以动人光芒;转换视角做“脑洞大开”的观察者,世界即取之不竭的“超级素材库”;捕捉“内心弹幕”,将即时情绪与想法勇敢转化为文字……
丁之境将写作秘诀用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述出来,拉近学生朋友与写作的距离。他以妙趣横生的日常练习,帮助孩子们点燃创作火花。如“万物说明书”——为一支普通的水杯注入个性与想象的灵魂;“标题党练习”——为身边小事起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标题……
丁之境告诉大家,“保持好奇、守住真诚,哪怕是记录教室墙角的一株小草,也能写出动人的文字。”这一别开生面的分享,让听众跟随他的思路,重新认识写作的本质,缓解内心的写作焦虑。
思想的激荡也在教师间传递。来自韶关的优秀教师黄晓莹分享阅读丁之境作品的心得——打破传统边界,将爬山虎、异木棉、故乡美食等鲜活元素化为教学资源。她尤其钦佩丁之境 “在言语实践中提升智慧,在情感体验中丰富心灵”的教育追求。
当被问及“文章素材如何选择”,丁之境强调三要点:“写最熟悉、最有感触、视角最独特的内容。”他提到,需结合题目要求,日常多练习选取这类素材,考场上才能写出脱颖而出的文章,引发阅卷老师共鸣,从而获得高分。
丁之境强调,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浸润、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素养的根基,不在于技巧的速成,而在于日复一日的积累、思考与实践,它如同深埋地下的根系,默默汲取养分,终将支撑起枝繁叶茂的思想之树。
一个个秘诀金句,如同投入心湖的一连串石子,漾开的涟漪让韶关的孩子们看清:所谓灵感枯竭,只因未学会凝视——当心灵之窗真正向世界敞开,白开水般的生活,也能翻涌出带着跳跳糖般惊喜的灵感气泡水。
大家获得的,不仅是《中考高分作文是这样炼成的》中的“通关秘籍”,更带走丁之境一以贯之的教学精髓,即凝结在《语文·生长》《语文之境:为生长而教》中的智慧——让语文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让写作成为生命拔节生长的回响。
(花城出版社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终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