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者说:深入“敌后”走进抗战历史现场|人文天地·新阅读

余戈
08-17 11: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大战场: 敌后抗战田野调查笔记》 余戈等 著 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2025年8月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具有决定性战略地位与重大历史功绩:创造性确立游击战战略地位,通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创新实施地道战、地雷战等独特战法;在战略相持阶段有效牵制侵华日军主力,为抗战最终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关于抗战史“重建”(或曰“重写抗战史”)的呼吁,在学界和公众中引起广泛共鸣,这主要是因为以往对于抗战史研究不够深入和普及性不够,若有扎实细致的战史文本及大众传播,怎么会给胡编乱造者、历史虚无主义者提供空间?作为历史研究者的使命,就是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就要求我们用无可辩驳的史实和深入扎实的研究,回击一切歪曲、否定敌后战场历史地位和伟大功绩的错误言论,让历史的真相在红色资源的守护与阐释中熠熠生辉。

仅从字面含义理解,“敌后战场”即是兵法所谓“四战之地”,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谋求生存原已是极难、极高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终极手段却是要“能打”,本书的聚焦点正是一个个关于“打”的具体案例。而本书之所以定名为《大战场》,正是基于对敌后战场的重新审视。这里所说的“大”,并非仅仅是指敌后战场山河之雄阔、地域之广大,更是对其深厚伟力与内蕴之感叹。

这本书的完成,虽由我统筹,但绝非一人之功,而是集体智慧与心血的结晶,饱含着诸多同事和战友对抗战史研究的真情。书中《平型关:板垣“钢军”的绝望深谷》《齐会:冀中平原上的经典歼灭战》《沁源:给侵略者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冀东:他们是靠打歼灭战“发家”的》由我执笔;《雁宿崖:激战之后此处无雁宿》由曹舒雅、李峻执笔;《梁山:五师好汉们的饕餮盛宴》由李雷、彭军执笔;《黄土岭:“名将之花”是这样凋谢的》《冉庄:陷敌于灭顶之灾》由李雷执笔;《东团堡:“玉碎”倭寇此处遗长恨》由薛子利执笔;《关家垴:小山头上的血性与担当》由邢玉婧执笔;《迁安:驱散冀东阴霾的霹雳伏击》由董连辉执笔;《阜平和海阳:“铁西瓜”货源充足》由方莉执笔;《车桥:雷霆万钧之“围点打援”》由王前、朱行彦执笔;《水道:反攻收复胶东的序幕之战》由张磊、武丽娜执笔。所有作者深入战场遗址,走访亲历者后人,在档案堆中钩沉索隐,在田野间丈量历史。正是这份执着与热忱,才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战争,尤其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和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自由的抗日战争,是写在大地上的壮美诗篇。当时光飞逝、硝烟散去,我们欲重温史实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重回历史现场。我们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汲取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团结伟力,汲取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血性胆魄。在全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力量,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更显意义重大。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余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