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在“活态流淌”中创新应用优秀传统文化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08-17 08: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文化的延续,离不开代代守护,也离不开全民参与。广州国家版本馆2025年捐赠入藏大会汇聚了来自各界的心意与力量,成千上万册版本汇入馆藏,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展现了全社会参与文化传承、推动版本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文化传承不应止步于馆藏的“静态封存”,而应在生活中“活态流淌”。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便是《永乐大典》字库——“方正文沁永乐大典体”的正式发布。这款字体的诞生,其意义远不止于一款新字体的问世,更标志着文化典籍从“静态保护”向“动态再生”的一次创造性跨越。

方正文沁永乐大典体还原毛笔书写特性——连带笔锋

《永乐大典》被誉为“中华文献的富矿”。方正字库的研发团队通过高精度扫描与智能算法重构,将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可感可用的数字资产。这不仅让《永乐大典》的墨香穿越六百年时空,融入现代生活,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源头活水。这种“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为破解“保护与利用”的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家版本馆与方正字库共同发起了“方正文沁公益计划”,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公立文博机构等免费授权使用该字体。此举极大地降低了应用门槛,让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基因的字体能更快、更广地进入大众的日常,真正“用起来”“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文化传承与守护是全民的事业。从专业场馆的主动作为,到社会各界的踊跃捐赠,再到科技手段的深度赋能,我们正共同筑起传承中华文化、增加文化自信的“新长城”。期待未来有更多机构和个人加入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创新的思维,将宝贵的文化财富转化为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为中华文化赓续传承贡献力量。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