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等新业态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前7月深圳三大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近两成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07: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三大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近两成。

深圳海关8月12日透露,今年1-7月,深圳市企业加工贸易及保税物流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6%,三大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近两成。

深圳海关有关负责人说,该关发挥出口监管仓“小而精”“小而特”散货集拼进出灵活的优势,助力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比如,通过运用“入仓即予退税”政策,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时长由原来的平均1-2个月缩短至2-3个工作日;构建“出口监管仓+中欧班列”“出口监管仓+湾区海铁通”“出口监管仓+湾区陆海通”,拓宽出口物流渠道,吸引10余万家中小企业出口集拼,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中小散货集拼地。

“保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驱动深圳外贸增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量。数据显示,1-7月,深圳三大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3401.3亿元,同比增长19.2%。

7月14日,深圳首架国内总装交付的保税租赁飞机,通过异地委托监管模式在前海综合保税区落地。前海综合保税区累计开展保税租赁涉及飞机10架、船舶2艘、直升机1架、发动机1台,货值约40亿元。

深圳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关支持综合保税区“保税+”业态发展,推进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保障14件来自香港的保税文化艺术展品亮相深圳艺术周;推动西门子等企业提出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用零件等产品纳入国家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首创前海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将海关监管顺势嵌入航空物流,节省企业综合成本约30%,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机场。

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加注许可权是先行示范区首批综合改革授权事项。深圳海关推动船供保税燃料业务发展,优化完善深圳保税燃料“一口办理”平台,提升加注船舶利用率30%,每年可至少为企业节省经营成本50万元;开展船供保税燃料“两仓功能叠加”改革试点,减少倒罐作业和企业仓储成本30%。

前7个月,“深圳牌照”保税燃料加注量44万吨,同比增长17.3%。同时,深圳海关优化航空器燃料供应保税监管模式,通过使用专门的“保税航燃”账册实现全流程监控监管,降低物流成本13%。1-7月,深圳机场国际航班加注保税航燃44.1万吨,同比增长43%。

今年以来,深圳加工贸易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普遍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加快推动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对此,深圳海关通过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等举措,提升内销便利化水平。同时,联合地方推广“三同”认证,组织企业参与“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支持企业通过大型电商平台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1-7月,深圳关区加工贸易内销92.7亿元,同比增长33.5%。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