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衣服等待半个月,拆开快递竟是一包纸巾,外加一封“温情”的道歉信?近期,多位消费者向读特新闻记者反映了自己“奇葩”的网购经历。商家在道歉信中以“商品超售”“产能不足”“预售销量不理想”等为由,解释无法发出消费者所购商品的原因,并表示希望用小礼物请求消费者原谅。同时,商家还在信中引导消费者操作“仅退款”,消费者直言:“商家这分明是为了逃避未按时发货的平台责任,太套路了!”
等待半月说缺货,商家却仍在卖同款
消费者小李(化名)于6月28日在抖音电商平台下单一件女装,7月13日收到包裹时,却发现里面并无所购商品,仅有一条吊坠和一张纸条。纸条内容显示:“您拍的这款商品没有了,运营人员误加库存。送您一件吊坠表示歉意。您看到后请直接申请‘仅退款’,无需联系客服,售后将直接为您退款。”更令小李费解的是,直至7月14日,该商家仍在直播间销售同款商品。“既然没货了,为何还继续卖?到底是不是真没货了?”
类似遭遇也发生在消费者小张(化名)身上。她在淘宝平台下单了一款预售商品,等待半个月后,收到的只有一包餐巾纸和一封道歉信。商家在信中称“因预售销量不理想,无法采购面料制作成品”,但小张下单时,商家从未提及可能存在预售不成功的情况,且小张收到道歉信后,该商品链接仍在正常销售。小张联系客服沟通时,对方态度轻描淡写,这让小张觉得“估计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对于商家的这类操作,不少网友质疑,商家通过寄送小礼物、写道歉信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仅退款”,实则是把自己未履约的责任,巧妙转嫁为消费者“主动”取消订单,以此规避平台的处罚。且“仅退款”的订单,依旧会被计入商家销量,这种引导消费者“仅退款”的行为,是否涉嫌变相刷单?
小红书平台截图。
商家用小礼物换“仅退款”,30%赔偿仍难禁?
读特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诸如网友此类收到与购买原商品不符的情况,电商平台一般归类为“欺诈发货”。
以抖音和拼多多平台为例,欺诈发货包括向消费者发送空包裹、与订单明显不符物品等行为。
对于欺诈发货的处罚,平台将从商家账户余额中按订单实收金额的30%扣收赔付金,且根据商家的违规次数,会做出限制成交、冻结货款、移除广告、禁止上新、停业整顿、终止合作等处罚。
左为拼多多平台截图,右为抖音平台截图。
“钱不好赚,商家通常不会大量囤货以控制成本。”对于网友遭遇的“欺诈发货”现象,从事电商工作的林女士(化名)告诉记者,对于承诺48小时内发货的商品,他们往往根据前日晚间及当日白天订单量向市场采购。若恰逢市场断货,便可能无法按时发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为避免被平台判定为超时发货而受罚,部分商家会在包裹内放入非订单商品,当消费者反馈收到错误商品时,商家会直接告知缺货并建议“仅退款”。
“如果消费者不追究,选择‘仅退款’就没事。但如果消费者投诉,我们就仍需按平台规则进行赔偿。”林女士解释道,对于客单价低的商品来说,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都会直接“仅退款”,很少会投诉。
对于商家蓄意刷单的猜测,林女士表示,有可能存在。她解释道,以拼多多平台为例,当商家引导消费者完成“仅退款”操作后,该订单销量依旧会计入商品前端展示的总销量,而这种操作客观上起到了为商品“刷销量”的作用。
律师:商家违约,消费者应坚决维权
北京市地平线(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方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下单成功即与商家成立买卖合同,商家负有按时发货的法定义务。未履行即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主张违约责任和赔偿。
“所谓‘商品超售’‘产能不足’,本质是商家未如实告知商品信息。”卢方强调,若商品无货却仍在售,商家必须在商品或下单界面清晰标注“预售,X天内发货”或“无货,发货时间不详”等状态。未作标识即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卢方进一步指出,按照电子商务平台规则,商家若未能按时发货,将面临信用评分扣减及赔付消费者等平台责任,而商家通过在道歉信中引导消费者选择“仅退款”,显然涉嫌误导消费者放弃其合法权益。卢方建议消费者遇此情况应坚决维权,平台也应加强对商家发货行为的监管,堵塞规则漏洞,切实维护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