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深圳,热浪蒸腾。
宝安区新桥街道高盛大厦19楼,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将骄阳折射成一片刺目的白。
深圳市鼎丰仓储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青松凭窗而立,目光投向不远处的万丰湖湿地公园。
推开面前的落地窗,热风裹挟着回忆扑面而来。
胡青松笑言,对于深圳的热,他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十几年前,那个同样酷热的夏天,他背着装满传单的沉重背包,汗水浸透廉价的T恤,在工业区紧闭的铁门前,一遍遍向冷面的保安解释来意,自己纾解着写字楼前台礼貌却疏离的拒绝。
暴雨猝不及防,他浑身湿透仍坚持敲开下一扇门,“老板你好,我是做中港物流的”——这句开场白,如同烙印刻在他创业的起点。
风雨中,年轻的胡青松却奔走在滚烫或淅沥的街道上,汗水从未能阻挡他一次次抬起手臂,叩响一扇扇陌生的门——那是他扎根深圳物流业的起点,一场用汗水与诚信书写的创业长征。
用奋斗为自己赋能——出租屋里的四台电脑与两万通电话
2011年,宝安福海街道桥头社区一间30平米的出租屋成了24岁胡青松的战场。这里,既是胡青松创业的“总部”,也是他生活的全部。几张二手电脑挤在床铺旁,构成了最初的“作战室”。
白天,他和唯一的搭档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工业区,在保安驱赶与烈日暴雨中坚持“扫楼”寻找微小商机。
夜晚,回到蜗居,逼仄的蜗居变成战情室。4台二手电脑屏幕在黑暗中幽幽发光闪烁,他设定闹钟每小时醒来一次,只为在深夜向有时差的海外客户发送广告邮件。
“通宵是常态,眼睛红了就滴眼药水。”资金链几度绷至极限,连安排货车提货的几百元都需向朋友拆借。他设定自动发广告软件,每过一个小时就要强撑困意起身点击确认,通宵达旦只为在茫茫网海中捞取一丝商机。
“最难熬是2012年,订单零星,资金链绷得像要断裂的弦。”胡青松回忆,连安排货车上门提货的几百元垫资都捉襟见肘。白粥榨菜是常态,连招待客户的茶叶都需向隔壁公司告借。
员工工资与房租的压力曾让他动摇,甚至萌生去跑网约车的念头。然而,深南大道上的每一幕风景,如同这座城市的无声召唤。“回老家或进工厂,一眼望穿的人生不是我要的。深圳这片热土,你拼,它就给机会。”正是这份不甘,支撑他在破晓的微光中继续敲响下一扇门,在绝望的深谷里硬生生凿出一条生路。
当同行纷纷转行开滴滴或返乡,胡青松用两年时间拨出近两万通推销电话,在黄页与扫楼的尘土中,硬生生凿出第一批客户。
用坚守为行业赋能——一场价值千金的“违约”
当鼎丰从中港运输拓展至香港仓配领域,胡青松也将战场一步步扩大,从烈日下的街头一步步扩展和深耕,转向供应链的精密战场。
他深知,在物流行业,时间就是信誉,交付即是生命。凭借在一线的多年经验和摸爬滚打,他主导构建了端到端的智能供应链系统,将客户订单准时交付率(OTD)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更建立严苛的供应商筛选机制,“诚信合规”是首要铁律。
商场显然并非一帆风顺。
当全球航运危机猝然袭来,舱位天价、一柜难求,同行普遍延误甚至违约。鼎丰亦面临巨大压力,数家核心客户的货物滞留港口。每每面对这种困境,胡青松没有半分犹豫,一方面紧急启动高成本备选方案,亲自下场协调各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他要求团队坚持每日向核心客户如实通报进展、坦率说出遇到的困难与应对之策,绝不推诿。
“那段时间,压力像山一样压下来,”胡青松坦言,“但诚信不能打折,宁亏自己,不负所托。”最终,货物奇迹般准时送达。尽管公司承担了额外成本,却在惊涛骇浪中淬炼出“鼎丰,胡青松团队,说到做到”的金字招牌。
用诚信为人生赋能——“诚信在,人就在,生意就在,未来就在”
胡青松的诚信,不仅是对客户的承诺,更是流淌在商业血脉中的共生哲学。
2019年,一位合作多年的同行突遭客户跑路,近50万债务压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生濒临崩溃。
胡青松得知后,主动找到对方:“那笔欠款先放下,把紧急的坎过了。人在,生意在,未来就在!”他不仅免除债务,更鼓励对方重整旗鼓。
两年后,这位同行走出困境,当对方带着现金登门拜访执意还款时,胡青松在详细了解他的规划和发展方向后,再次婉拒:“钱留着周转,你好好干,就是最好的回报。”
更让业内震动的是他对资源的开放态度——即便面对潜在竞争者,他仍倾囊相授宁波、天津、上海等关键口岸资源。“供应链是生态,诚信是粘合剂。只有大家都好,链条才真正强韧。”这种共生逻辑,让鼎丰在动荡市场中淬炼出超强韧性。
“钱可以亏,路不能断。”胡青松坚信。他用诚信,与核心伙伴建立长期战略同盟,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当供应商遇困,他评估后主动延长账期或合力纾困,而非压价抛弃。
这种基于深度信任的共生网络,将让鼎丰和更多的伙伴,一起面对接下来未知的各种风雨。
对年轻创业者的建议:吃亏也是成长,深圳永远给实在人留扇门
从四川广元农村出发,到福海三十平米的出租屋落脚,到深圳摩天大楼,发展至如今坐拥境内外多地业务、近50人团队的行业翘楚,胡青松用十四年将二人团队发展为深港物流头部企业。
如今鼎丰54名员工守护着深港两地的贸易动脉,年处理货值超50亿元。
深圳办公室进门后左边的荣誉墙上,全国商协会聘书与公益捐赠证书,无声诉说着一位草根创业者的社会答卷。
胡青松的创业史刻满了深圳的印记。“深圳的包容刻在骨子里,‘来了就是深圳人’不是口号,”他感慨道,无论是早年同行凑钱相助,还是困难时陌生人给予的便利,都源于这座城市的温度。他寄语年轻创业者:“努力未必立竿见影,但绝不辜负自己。吃亏也是成长,深圳永远给实在人留扇门。”
每一次,透过办公楼的窗户,凝视车流不息的107国道,他都越加坚信:“守住诚信的初心,人在,希望就在。这片热土,终不负每一滴诚实的汗水。”胡青松坦言自己的足迹印证:在深圳这片奇迹之地,奋斗是通行证,坚守是护城河,而诚信,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最坚韧的链条,在时代的潮涌中生生不息。
当深圳迎来45周岁生日,这位“老深圳”对后来创业者的赠言如同他的人生注脚:“这座城市容得下所有脚踏实地的人。
艰难时刻,记得保安推开的那扇门——门后不只有老板,更有这座城市的温度。”汗水浇灌热土,诚信铸就丰碑,您走过的每一步,都在印证深圳最本真的生存法则。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