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深圳儿童戏剧节以戏剧为媒,点亮少年儿童暑期生活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08-10 17: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2025年第十四届深圳儿童戏剧节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支持项目,本届深圳儿童戏剧节以“戏梦童行,陪伴成长”为主题,由深圳市儿童戏剧研究会主办,深圳市童话艺术团承办。

童话剧场内合照

本届戏剧节聚焦思想性与艺术性,精选多部题材丰富、寓意深刻的儿童剧作品,通过精品剧目展演、专家讲座、沉浸式戏剧体验等多元形式,为少年儿童打造集艺术熏陶、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于一体的暑期文化盛宴,热烈的剧场内始终涌动着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与对公益善举的支持。

经典剧目筑梦童心,传递正向价值

8月2日,盐田会堂率先上演《花木兰》与《狐狸的面具》两部开幕大戏。其中,《花木兰》以舞蹈、音乐与光影的立体呈现,生动再现“替父从军”的经典故事。

《花木兰》演出现场

《狐狸的面具》则以小女孩“墨点儿”的奇幻冒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剧情铺陈引导观众领悟真善美的内涵。

《狐狸的面具》演出现场

8月6日,《崂山道士》在粤港澳戏剧体验中心童话剧场精彩亮相,该剧以主人公“王七”求道成仙的历程为脉络,通过充满奇幻色彩的情节与角色塑造,传递“脚踏实地方为人生真谛”的深刻启示。此外,演员见面会等配套活动的开展,让少年儿童得以与剧中角色近距离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戏剧艺术的理解与热爱。

《崂山道士》演出现场

公益与美育交响,深化戏剧育人功能

本届戏剧节不仅呈现了艺术的盛宴,更成为传递城市温度的公益载体。今年6月底,贵州榕江遭遇了30年来最严峻的洪涝灾害,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急需社会各界的持续关爱。深圳儿童戏剧研究会迅速响应,特别推出“爱心文具换门票”活动,号召鹏城家庭献出爱心。

《崂山道士》演员见面会

8月6日《崂山道士》演出现场,许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深圳家长和孩子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文具来到剧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具换门票”活动温情上演。孩子们用崭新的铅笔、笔记本、画笔等学习用品,换取一张通往奇幻艺术世界的入场券。“第一次带孩子看儿童剧,既开阔了眼界还能让她从小学会帮助他人,这份教育意义远超一场演出本身,”现场一位带孩子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

捐赠仪式

演出当晚,一场简短而温馨的捐赠仪式在童话剧场内举行。深圳市儿童戏剧研究会会长张明珠女士代表所有爱心家庭,将凝聚着深圳市民深情的500份文具,郑重转交给榕江县代表(榕江县粤黔协作人才大使)张春丽女士。

目前,这些爱心文具已通过贵州榕江县人民政府转交至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既送去了远方同龄人实实在在的关怀与鼓励,也成为深圳家庭与榕江学子心手相连的纽带,承载着鹏城人民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榕江县古州镇中心校也向深圳市儿童戏剧研究会寄来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沉浸式体验课赋能成长,传统文化焕发新彩

作为戏剧节的创新亮点,8月8日,在粤港澳戏剧体验中心童话剧场开展的“剧场中沉浸式辨别真假美猴王”戏剧体验课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

戏剧交流活动

该活动系福田中学“一校一馆”特色项目的重要实践,以“如何通过戏剧演绎分辨真与假”为核心命题,围绕“真假美猴王”经典桥段展开探究。活动通过无声肢体协作、“唐僧定格”等互动环节强化团队协作与角色信念感,借助“锁妖凳问答”“线索卷轴搜寻”等思辨任务引导参与者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AI技术辅助下,学生分组完成即兴创作与演绎,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创新表达能力。参与者反馈,此次体验不仅让他们感受到表演艺术的魅力,更在辨伪存真的过程中提升了逻辑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戏剧交流活动

截至目前,第十四届深圳儿童戏剧节已吸引数千名亲子家庭参与。作为一场集艺术性、教育性与公益性于一体的文化盛会,本届戏剧节不仅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展示与成长的平台,更通过戏剧这一独特载体,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少年儿童综合素养的提升组委会将于9月中旬举办戏剧教育专家讲座,与深圳家庭共同分享让孩子热爱戏剧的若干个理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雯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