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学员回莞分享学习成果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文联 文/图
08-06 03: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4日下午,不一样的文学天空——“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学员座谈分享会在东莞文联文艺空间举行。36名学员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完成14天的学习后,部分代表现场分享了在鲁院的学习成果,互相探讨交流学习体会和感受,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带着从国家文学殿堂的学习心得,点燃东莞的“素人写作”不一样的文学天空。

今年以来,以素人写作为代表的东莞文学现象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实践样本,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持续“出圈”。中宣部文艺局、中国作协先后到东莞调研,《文艺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刊发重点报道。为了推动东莞文学现象从“现象级热潮”走向“可持续生态”,东莞积极搭建平台,构建强有力的培育机制,推动更多素人写作者衔接全国优质文学、文化资源。今年7月13日至26日,“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成功举办,得到了中国作协、广东省作协、东莞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在文学界引发广泛关注。

据介绍,本期研修班是鲁迅文学院首个面向素人写作群体的文学专题班,是中国作协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有力举措,聚焦新大众文艺语境下素人写作群体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课程与对话机制,搭建多维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员们拓宽视野胸襟、提升文学素养、丰富创作经验、增强使命意识。36名学员来自东莞各行各业,有着丰富的基层生活经验,是新大众文艺的真正实践者。

此次鲁迅文学院在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研修班学员的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置。在强化思想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与新大众文艺有关的内容。课程安排上,邀请知名作家、评论家、学者为学员授课,给予专业指导;邀请国内重要文学期刊的资深编辑,通过高水准的改稿对话,为学员们的创作把脉。此外,在学习期间,鲁迅文学院还组织学员们接连走进《人民文学》《文艺报》《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等文学杂志期刊,与名编辑面对面深入交流座谈。其中《中国作家》杂志社还组织了学员们与北京皮村的素人写作者进行面对面的座谈交流。

“能够参加这次鲁院的学习,不仅是我文学创作生涯的新阶段,更是我人生的一次里程碑。”在座谈分享会上,素人写作者们回顾鲁院的学习之旅,讲得最多的就是学习心得、感动感恩、收获满满,许多素人写作者都不约而同地把这次学习经历列入人生的重要履历。

“多年前,鲁院就是我心中梦想的殿堂,是我文学路上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标,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文学路能走多远,但我知道前方必定有她。这是我拥有极为奢侈的时光。”研修班学员邝美艳回忆起初到鲁院的心情仍然难掩激动,当时她坐在鲁院的课堂里,像极了一个认真听课的小学生。近半个月的学习,不仅让她对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也让她重新对文学创作燃起了激情。

“从鲁院回来一个多星期,我至今都觉得像在做梦。作为一个‘OO后’,能够走进鲁院,向那么多的名家请教,这种经历很梦幻、很美好。”‘00后’写作者李奕橙说,这次的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非常贴近素人写作实际,让他收获满满。

此次鲁迅文学院东莞作家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各大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座谈分享会当天,人民日报副刊就整版刊登了此次研修班的6位素人写作者的作品,并点评道:“一种写作,由百行百业的从业者执笔。他们正为新大众文艺写下引人瞩目的注脚。……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未经专业训练,他们的文字里散发着汗水与钢铁、泥土与阳光的味道,也充盈着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对文艺最纯粹的热爱。”座谈分享会上,这个消息也让东莞素人写作者们倍感振奋。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文联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