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统治半导体世界的英特尔,如今正面临一场“信用地震”。
科技媒体WccfTech8月4日报道指出,惠誉已将英特尔的长期债务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B。惠誉指出,英特尔的信用指标仍然疲弱,未来12至24个月内,需要改善市场状况、成功推广产品以及减少净债务,才能让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杠杆水平恢复到与评级相符的水平。这看似只是一个符号的变化,背后却是对英特尔整体经营信心的持续崩塌。
2018年1月9日,观众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英特尔展台参观。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这一轮评级下调并非孤例。2024年,标准普尔与穆迪也相继调降了英特尔评级,市场已经多次对英特尔的财务健康和战略执行力敲响警钟。
那么,英特尔到底做错了什么?
IDM的重压,与Fabless的背影
令英特尔陷入泥沼的,首先就是它坚持走的那条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垂直整合制造)路线。
所谓IDM,是指企业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全流程自控。这在过去确实是英特尔的护城河,也成就了它“芯片之王”的地位。但在先进工艺趋于极限、晶圆代工高度专业化的今天,IDM模式显得愈发笨重。
这是2024年8月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拍摄的英特尔总部。新华社发(李建国摄)
如今的半导体行业存在三种模式:
IDM模式:全流程自主运营,如三星电子和德州仪器。
Fabless模式:专注芯片设计,如高通。
Foundry模式:专业芯片代工制造,如台积电。
采用Fabless模式的厂商(如AMD、苹果、英伟达),只专注芯片设计,晶圆生产外包给台积电。这让他们可以更加灵活、轻装上阵,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架构创新与市场响应速度上。
而英特尔的尴尬在于:它不仅要投入海量资金建厂、压榨良率、试错工艺流程,同时还要与Fabless厂商拼设计。每一个阶段都在“烧钱”,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拖垮整体节奏。
18A工艺原本被视为英特尔逆转战局的王牌,就在今日(8月5日),也被路透社报道:用于生产下一代“Panther Lake”、被英特尔寄予厚望的“翻身仗”制程18A良率偏低。这一挑战不仅可能延迟其高端芯片的量产进度,还会直接影响其盈利性,也给英特尔重振往日荣光、发展晶圆代工业务的计划蒙上阴影。
财务危机下的成本焦虑
7月25日,英特尔发布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小幅超出市场预期,达129亿美元,同比持平。但受重组成本和资产减值影响,净亏损扩大至29亿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6亿美元。
3月13日,英特尔宣布,现年65岁的陈立武(Lip-Bu Tan)已经被任命为公司首席执行官。
英特尔正通过大规模裁员等激进节支手段,力求将2025年的运营开支压缩至170亿美元,并在2026年进一步降至160亿美元,较2024年的194亿美元大幅缩减。尽管成本大砍,研发投入仍将维持相对稳定,公司预计EBITDA将在2026年回升至逾30%,而2024年这一数据为20%。也就是说,即便做对所有事,也还得熬过这两年的低谷。
节流的另一端,是开源。为增强现金流,英特尔还计划出售部分Mobileye普通股,并剥离其可编程解决方案部门Altera的多数股权,这两项交易预计带来约53亿美元现金,加上此前内存业务出售所获的19亿美元,将有效覆盖重组带来的相关支出。
即使是这样,评级机构也还是不买账。惠誉提到的几个降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包括英特尔的去杠杆进展缓慢,债务结构改善不明显。
惠誉给出的12至24个月,是英特尔自救的窗口期。这个时间框架,决定了它是跌入“垃圾级”的万丈深渊,还是能够靠18A工艺与代工业务扳回一城。
但留给“芯”碎英特尔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郑蔚珩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