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菜场“一站式”加工服务火了!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实习生 张雨桐 文/图
08-03 15:4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从“削皮切菜”到“代炒上桌”,广东菜场以“一站式”服务走红网络。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只卖菜不加工”仍是主流,但也有少数摊主在空间、成本、食品安全和客户满意中摸索平衡。专家指出,这种服务差异化取决于硬件配套也需要监管同步升级,并为传统菜市转型指明了一种可能的方向。

网友点赞广东菜市场服务

近日,一段拍摄于广东某菜市场的短视频走红网络。镜头中,一位中文流利的外国博主尝试向不同的摊主提出请求:“萝卜能帮我削皮吗?”“玉米可以帮我剥成粒吗?”“肉可以帮我腌一下吗?”……

面对这些“额外”的需求,摊主都爽快答应,现场削皮、处理、打包一气呵成。博主惊讶地表示,在国外从没见过这样的服务,最终拎着半成品满意离去。

视频引发了各地网友评论,纷纷惊叹:“阿姨服务真好,专业又细心。”“确实,广东市场服务态度好。”

然而,评论区也不乏质疑的声音:“人工之类的费用难道不算进成本里吗?”也有评论指出:“菜板不脏吗?万一顾客吃出问题,责任算谁的?”还有网友认为,有可能摊主看到有博主拍摄,刻意提升了服务标准。

“只卖不加工”仍是主流

这种既有功能价值又有情绪价值的精细服务在深圳菜场常见吗?近期,记者接连走访了福田、南山、盐田等区多家菜市场,多数摊位明确表示“只卖菜不加工”。

福田区景田街市中一位摊主正在为顾客处理鹌鹑。

福田区香梅市场一位摊主坦言,精加工服务需额外占用空间、增加水电消耗,像早晚人流量多的时候会使交易效率不高,更关键的是涉及食品安全责任问题。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位摊主表示:“这种服务可能别的菜场会有,但这里肯定没有。”在场的一位顾客也表示:“这样搞容易乱套。”而记者调查的多个小型菜市场也大多没有提供这样的服务,许多摊主和顾客甚至表示从未听说过。

不过,记者也发现,大部分蔬菜其实已经经过清理并被整齐地码放,有的摊位还会提供削好皮的土豆、荸荠等。还有一些摊主可以提供简单的加工服务。在多数卖肉的摊位,消费者提出想买肉馅或者肉片,摊主会顺理成章地剁馅或者切片。如果购买整只的鸡鸭鹅,也可以跟摊主要求切成小块。在盐田区海鲜批发市场等海鲜市场,摊主可以把鱼片好或是初步处理,并推荐搭配的蔬菜及具体做法。这些服务对于部分种类的档口来说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一位肉类摊主表示:“加工一下有什么的?”

新型超市把厨房搬进卖场

记者在菜市场采访中,没有碰到有代炒或者直接加工为成品的摊主。不过,许多菜场门口就有可以自选菜代炒的小饭店。

盐田区一家连锁超市的工作人员正在加工食材。

代加工服务在新型超市中更为常见。在盐田区一家以生鲜知名的连锁超市,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推出食材加工和代炒菜服务后,由于实惠方便,又可以自由购买食材和配菜,有不少食客专程前来打卡。同时,在食品卫生方面,超市采用了开放式厨房设计,让精加工的过程透明化,打消顾客的卫生疑虑。

这种看似微小的改进,实则牵动了传统商家的转型神经,而年轻消费者更加青睐这种一条龙服务。“下班顺路买点食材,直接加工好带回家或者就在这里吃掉,不用自己动手,很适合我们这种上班族。”一位90后分享道。

市场监管应与服务升级同步

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上海、杭州等城市也陆续出现了菜场代炒菜与食材精加工服务,“拎着热菜回家”正成为都市人的新日常。

“现在菜场中提供的食材加工甚至代炒菜服务,是商户、摊贩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范围的延展。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商品的附加价值,也提升了顾客体验感和幸福感,还体现了服务的差异化、个性化,所以会得到消费者认可和广泛的关注。”武汉纺织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闫幸表示,“作为市场监管者,在加强商品品质及价格规范的过程中,应尽量为摊贩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和营商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

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彭娟认为:“菜市场中出现的精细化和个体化服务,其实说明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人情温度和商业盈利是完全可以兼顾的。但此类操作能否全面推行到大街小巷的菜市场中,同时实现商家创收和顾客满意,还需要更深入的调研。当然,此类服务的有效推行,市场监管的精细化、标准化和实效性是前提。”

福田农贸批发市场中的一位摊主正在将西瓜切块打包。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陈晨 二审 王雯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实习生 张雨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