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巴士集团与新译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公交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在全市“小黄帽”出租车上全面部署AI智能翻译设备MossTalk。轻松完成多国语言翻译,人工智能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正以蓬勃之势深度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智慧出行新模式持续拓展便民服务的边界。从生态保护到城市规划,再到政务服务,深圳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目前已开放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加速构建AI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人工智能让出行交流“零障碍”
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单方面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措施优化升级,深圳成为外籍人员入境的热门城市。今年上半年,经深圳各口岸出入境的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成为整体客流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免签政策、即时退税、移动支付“来华三宝”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行和消费。作为创新之城,深圳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公共交通深度融合,实现在深外籍人员出行交流“零障碍”。
MossTalk的体积只有巴掌大小,小小的“身板”却蕴藏了大能量。它搭载了深度神经网络翻译引擎,支持140余种语言毫秒级互译,离线状态也能精准翻译,从“词对词”直译升级为“意会言传”的情感化交互。
“我是第一次来深圳,在乘坐出租车时使用了这个AI翻译器,它能快速准确地将我的英语翻译成中文,司机也能通过它与我顺畅交流,让我在陌生的城市里不再为语言沟通而烦恼,体验感超棒。”首次来深的外籍人士Leo在使用后赞不绝口。
目前,除了“小黄帽”出租车搭载翻译设备,首批6000台MossTalk已覆盖深中跨市公交、深圳机场快线、口岸公交总站等外籍人士高频出行活动场景,成为他们身边的“翻译官”。
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彰显出深圳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引领地位,助力深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城市场景应用升级提效
“AI+交通”只是深圳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冰山一角。今年3月,《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发布,为全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形成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深圳样板提供了指引。
记者从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获悉,人工智能正在与深圳城市场景深度融合,从2023年5月至今,深圳已经开放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在生态保护领域,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利用AI技术打造福田红树林湿地“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融合时空数字底座与物联感知,全面升级生态保护。AI技术精准识别包括85种水鸟及20种林鸟在内的野生动物,识别率高达90%,自动生成监测报告。
在城市规划领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构建“多模态AI空间语义引擎”,通过自然语言AI指令解析和专业算法智能调度,适配通义千问、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打造多模态智能空间业务场景,为新时期城市规划、城市更新、重点片区建设、城市运营等数智场景提供通用AI解决方案。
在政务服务领域,宝安区政务服务中心的AI智能体机器人“小宝”正式上岗,接力人工柜台提供服务。“小宝”接入“腾讯混元+DeepSeek”双核政务大模型和腾讯云知识引擎,实时同步更新办事指南、政策信息等,确保问题回答精准可靠。
“场景是牵引技术发展的最好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有效促进了深圳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表示,场景搭建还需要做深做细,挖掘更多应用点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最大化新技术的价值。同时,场景本身也可以适时调整,更好促进新技术落地验证。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