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9点,福田区商报路新媒体大厦一楼大堂,“2025致敬退役军人关爱行动八一慰问活动”在这里热闹启动。三摞堆得整整齐齐的纸箱上,贴着“深爱老兵 圳在行动”“致敬退役军人关爱礼包”的鲜艳标识。纸箱后,站着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的相关代表和志愿者。当所有人在现场大声喊出“深爱老兵,圳在行动”的口号时,今年的“八一”慰问活动正式启动。按照提前做好的分组方案,大家纷纷抱起慰问礼包,前往需要慰问的退役军人家里……
这是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第五年举办“八一”慰问活动上的温暖一幕。“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这场由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于2021年发起的“致敬退役军人关爱行动”,早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暖心注脚——5年来,筹集超5000万元社会爱心款物、开展350余场关爱活动、让35000余人次退役军人直接受益,品牌传播量超1亿人次……
2025致敬退役军人关爱行动“八一”慰问活动。(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供图)
创新模式: 关爱退役军人的“深圳答案”
“深圳是一座崇尚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2021年,在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启动仪式上,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占恒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座城市与退役军人的深厚情感。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契机下,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联合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动深圳报业集团、市商务服务类行业协会联合党委(现更名为深圳市现代服务类行业联合党委)等单位隆重启动致敬退役军人关爱行动。爱心人士刘坤德、沈远彪、黄干达、刘平、沈虹和爱心企业等积极响应,在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名下捐资发起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
5年来,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先后推出了“致敬退役军人”的温暖行动、精神传承行动等,启动了子女帮扶计划、红星志愿者关怀行动、红星志愿者救援队关怀行动和“幸福家”改造计划、爱耳护眼等关爱项目,相继成立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关爱基金、福田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南山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英雄坡公益基金、深圳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公益基金、关爱老兵基金等公益基金矩阵,对深圳退役军人进行物质帮扶、文化关爱、精神传承和致敬慰问,搭建了关爱退役军人的爱心聚合平台,联合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名下的专项基金和公益伙伴,开展“益起来吧——致敬退役军人联合行动”,共同构筑起“退役军人关爱共同体”,形成“政府倡导、基金会搭台、企业参与、媒体助力、公益同行”具有先行示范作用的关爱退役军人深圳模式。
这种“深圳模式”,不仅将每一份善意精准送至退役军人身边,为其解决了实际困难,更在全社会筑起了“尊崇退役军人”的文明风尚。
致敬退役军人关爱行动启动仪式。
党建引领:
做退役军人的贴心人
在致敬退役军人关爱行动中,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致敬退役军人关爱行动和双拥工作,纳入党支部的“书记项目”,成为基金会重点打造的“头雁工程”。
“是党组织和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帮我们家扛过了最难的日子。”张秀梅是已故老兵陈前松的妻子,想起丈夫离世后,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党支部等党组织广泛发动党员干部捐款解决三个孩子学费的往事,张秀梅眼含热泪。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深圳“党建+公益”模式的生动缩影。
在关爱行动中,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党支部联合深圳市现代服务类行业联合党委,将党组织的凝聚力转化为公益行动力。
参战军人孙燕辉患肺癌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党群服务中心与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党支部联手,解决其子女上学费用;
退役军人范进雄重病致贫,新世纪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党支部推出“子女就业帮扶计划”,让其辍学的儿子重拾希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参加深圳建设45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幸福家改造:
让光荣之家成为幸福之家
“没想到一把年纪还能住进‘新房子’!”看着焕然一新的家,60岁的范进雄红了眼眶。曾经因糖尿病、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又遭遇妻子离世,他的家一度杂乱昏暗。而“幸福家改造计划”带来的,不仅是墙壁的粉刷、卫生间扶手的安装,更是重新燃起的生活希望。
这不是个例。为让退役军人“住得舒心”,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联合深圳市红荔慈善基金会、土巴兔、深圳市陈设艺术设计研究院等公益伙伴,发动爱心设计师、企业,为300多户退役军人家庭量身定制改造方案。
老兵赵美玲独居多年,水龙头滴水用盆接、门框坏了将就用,改造后,关不上的窗户修好了,台阶平整了,墙壁亮堂了。老人笑着说:“现在敞亮多了,心里也暖烘烘的。”
“他们曾为守护家园出生入死,现在换我们为他们筑造幸福。”张占恒的话,道出了“幸福家”的深层意义——改变的是一间屋子,温暖的是一颗心,凝聚的是一座城的敬意。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慰问退役军人家庭。
精神传承:
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闪光
“从战场下来后,我主动承担了4位独生子烈士的7位父母的养老送终义务。最难时卖掉自己的房子,倾其所有接济‘父母’,直到2016年送走最后一位老人,整整替战友尽孝31年。”在一场“红色党课”上,孙卓清的讲述让台下嘉宾眼眶发热。这朴实却厚重的坚守,正是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致敬退役军人精神传承行动”中最动人的注脚,藏着一座城市与红色基因的深情羁绊。
为让英雄精神看得见、摸得着,深圳大地上不断生长出温暖的“精神地标”:市民中心南广场上,“军魂永驻”纪念石静静矗立,《投身改革写忠诚》大型铜雕定格着老兵们躬身实干的身影;葵花公寓里,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携手打造的深圳退役军人拓荒牛“红星堡垒户”,不仅是老兵们煮茶话当年的聚会地,更成了年轻人触摸拓荒岁月的“网红打卡点”——在这里,泛黄的老照片、磨亮的工具包,都在诉说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故事。
2023年,恰逢两万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深圳40周年。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携手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单位,精心策划“重温拓荒记忆 传承奋斗初心——‘关爱退役军人 致敬拓荒牛’”建军节特别活动。当老兵们胸前的勋章在聚光灯下闪耀,当年轻一代齐声说出“谢谢你们建设了深圳”,一座城市对拓荒者的敬意,化作了最温暖的回响。
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基金会做了很多努力:为8位全国战斗英雄拍摄“口述历史·老兵传奇”纪录片,全网浏览量超百万人次;协助撰写《拓荒牛的记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记录特区建设的“活历史”;推出《红色传家宝》访谈,战斗英雄段树义的绿军装,老兵孙熙涛“将自己作为最后礼物献给国家”的誓言,刷屏互联网,让无数人读懂“忠诚”二字的重量。更有“小小讲解员”培育计划,让孩子们化身红色故事的传播者,用清脆的声音将老兵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份对精神传承的执着,也吸引了全国的目光。2023年,中央电视台专程来到深圳,精心打造四集《老兵你好》特别节目——“大潮起珠江,军魂铸鹏城”。镜头里,老兵们的皱纹里藏着奋斗史诗,他们的笑容里映着城市新生,让深圳退役军人的精神光芒,随着电视信号传遍神州大地。
从具象的地标到动人的故事,从老一辈的坚守到年轻一代的接力,红色基因正在这片热土上不断生长、温暖延续。因为这座城市始终相信:铭记英雄的故事,就是守护未来的方向;传承军人的精神,就是照亮前行的光芒。
红星闪耀:
守护退役军人的赤诚
近年来,深圳上万名退役军人加入市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在抗洪救灾、爱心护考、应急救援中冲锋在前,在社区服务中传递温暖,在公益行动中播撒希望,用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铮铮誓言。
而为发挥深圳志愿者之城的力量,为深圳退役军人提供更贴心的关爱服务,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还于2022年成立了全国首支专门对退役军人开展关爱帮扶的志愿服务队——深圳市关爱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张占恒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关爱退役军人,就是守护城市的精神根脉。当更多爱心企业、市民加入进来,当‘尊崇’成为城市的日常,这座‘关爱之城’必将书写出更多关于感恩与传承的动人篇章——因为我们始终记得,那些‘负重前行’的背影,值得世间所有温柔以待。”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