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辨 | 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 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2020-09-29 08:19

引子: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五个方面部署18条举措,提出经过三至五年努力,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显著提高,“互联网+服务”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及并趋于成熟。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赵 鑫

嘉 宾:韩文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

余凌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李文军(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主持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传统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但新型消费在疫情中逆势快速发展。此次出台的《意见》将对新型消费产生哪些实质性影响?

韩文龙: 一是有利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业态和模式。受疫情和互联网科技影响,传统消费模式遭遇了发展瓶颈。而网络零售、在线诊疗、在线教育、在线文娱、平台经济、智慧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却逆势增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重点是提高新型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和质量,通过消费业态和模式的创新更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有利于推动线上线下消费的快速融合。通过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链的一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将加快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的互动和融合,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三是通过新型消费来加快我国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而扩大消费需求,这也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一招。

余凌曲:新型消费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一是适应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领域发展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将加快建立,制约新型消费发展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将有效消除;二是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冷链物流、数字化商品流通体系等与新型消费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将加快建设,新型消费的创新发展将得到强大科技助力;三是与新型消费发展相配套的财政支持、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标准等保障体系将加快完善,推动新型消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李文军:一方面,《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新型消费提供了“硬设施”,有利于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促进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加快推动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意见》提出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有利于营造安全诚信的新型消费“软环境”,保障新型消费在法治化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

深圳将迎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大机遇

主持人:《意见》提出,要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这一举措是否会给深圳带来新的机遇?

余凌曲: 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一是要充分发挥新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更加强大的新型消费市场,以新型消费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二是要持续推动新型消费相关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根据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不断丰富新型消费内容,拓展延伸新型消费内涵;三是要积极推进新型消费监管制度完善和体制机制创新,把握和顺应新型消费创新发展的市场规律,为新型消费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深圳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将迎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重大机遇。深圳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发达,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对各类新型消费业态接受程度较高,市场监管体系对新型消费创新发展也十分“友好”,深圳有望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率先建成国内新型消费重要增长极,并成为具备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李文军:其一,要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增强消费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农村电商实力提升;其二,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支持传统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健全流通标准体系,提高流通主体的现代化、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其三,激发新型消费动能,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普及应用。

深圳本身就是一个辐射周边、综合承载能力强的消费高地,通过完善服务体系、配套设施建设等,提高深圳消费水平,不断向内外循环畅通、供给业态丰富、引领集聚资源能力突出的全国性消费中心迈进。

韩文龙:一是要建设高质量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形成高水平的服务保障能力。新型消费主要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技术手段,借助平台经济等实现消费内容的丰富化、消费业态的新型化、消费模式的数字化等。因此,发展新型消费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和数据产业化,加快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的建设。二是要加强新型消费的制度环境建设。重点是通过“放管服”改革激发新型消费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对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精准监管,通过制定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新型消费的质量。三是要加大新型消费政策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和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消费需求的适度扩张,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设立工资保险制度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零工就业和弹性就业带来的新挑战。四是打好扩大消费的收入基础。通过新型消费来扩大内需关键还是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只有收入增加了,新型消费的潜力才能不断释放出来。

深圳作为数字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也是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创新和孵化之地。此次《意见》的实施必将为深圳建设新型消费示范城市提供指引,带来发展新机遇,同时推动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打通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各种“梗阻”

主持人:《意见》还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李文军:《意见》有利于补足新型消费的信息安全短板。由于新型消费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不少新型消费方式,消费者之所以不敢尝试、不敢消费,就是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带来财产、名誉等方面的损失。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意见》提出,“在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依法加强信息数据资源服务和监管”,“出台互联网上网服务管理政策,规范行业发展”等举措,消除消费者没有信息安全的后顾之忧。

余凌曲:《意见》强调新型消费发展与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间的有机联系,突出了智慧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对新型消费发展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新型消费不能就消费论消费,经济的循环由生产、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组成,任何环节的“梗阻”都不利于新型消费的发展。《意见》中新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仓储设施、商业网点、快递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也包括信息网络、消费大数据、数字化场景等新型基础设施,两者有效融合构成智慧化供应链体系,有效打通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各种“梗阻”,为我国新型消费创新和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韩文龙:《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新型消费拓展国际市场”,这一亮点值得关注。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具有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鼓励中国的数字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新型消费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是提高我国数字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鼓励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在高水平开放条件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见习编辑 王子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