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阿伯感染“超级细菌” 深圳医生“精准狙击耐药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杨柳 李静 文/图
07-23 10: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现代医疗领域,面对高龄且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们时常面临巨大的挑战。日前,深圳大学总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位多基础病的75岁支扩患者,该患者感染了有“超级细菌”之称的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命垂危。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精准的诊断和及时的救治,患者最终战胜了病魔。

感染超级细菌,阿叔整个肺“泡”在脓液中

陈伯(化名)今年75岁,近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患有帕金森、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常年卧床。除了这些毛病外,还因为患有支气管扩张,肺部反复感染,隔三岔五就咳大量黄脓痰、发烧,需要反复住院高强度使用抗生素。

最近陈伯又一次因为肺部感染,导致意识模糊,直接进了抢救室。一看片子,双肺好几个地方都 “糊” 成了一片,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气管镜检查更是吓人一跳——镜头伸进去,气管内全是黄乎乎、黏糊糊的脓痰,整个肺像是“泡”在脓水里一样。

抽血检验的结果,证实了陈伯已经出现了“脓毒血症”,这是一种很凶险的全身感染,细菌在血液里 “捣乱”,全身器官都可能被连累。痰菌培养结果,揪出来了陈伯感染的元凶——他感染上了一种“超级细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粘菌素等极少数抗生素敏感,但按体外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抗生素治疗,陈伯近6个月时间困在医院的方寸间,治疗像一场没有中场休息的持久战,“药压则缓、药停则燃”,到底是什么原因?

原来,铜绿假单胞菌,又叫“绿脓杆菌”,这可是一个耐药耐造的 “硬茬子”,特别是广泛耐药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强效的广谱抗生素,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这些平时对付多种重症感染很有效的药,对它都不管用。这就好比敌人穿上了 “耐药盔甲”,普通的“武器” 根本打不动,治疗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文芳主治医师说道:“我们天天应对及处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像泛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别是有支气管扩张等结构性肺病的患者感染这种超级耐药细菌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患者极其痛苦而医生又几乎无药可用,迫切需要新型治疗技术破解这一难题。”

超级细菌 为什么这么难“杀”?

扩张的支气管宛如细菌的“安乐窝”,铜绿假单胞菌在此构筑生物膜“堡垒”,持续侵蚀肺功能,形成“感染-炎症-损伤”的恶性循环。这些细菌更具备“狡猾”的耐药机制。通过产生灭活酶降解抗生素、利用外排泵排出药物、形成黏液屏障阻挡抗生素渗透等十余种方式,让传统治疗屡屡碰壁。

这一难题在ICU尤为致命——多重耐药菌感染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支扩患者因长期住院,更易成为耐药菌“目标”。面对这个超级难杀的对手,深圳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任新玲、柏长青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马迎飞团队面对挑战、另辟蹊径,采用“古老而又年轻”的噬菌体治疗法,以“毒攻毒”,用细菌的天敌“吃”掉细菌!

在深圳市医学研究项目的资助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督导下,结合大量前期研究和有效临床应用的基础,一支“医工结合”的战队,联合绞杀“超级细菌”的行动开始了:马迎飞团队,负责筛选“专属猎手”:基于深圳市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从含有数千种噬菌体的库中通过体外杀菌试验挑出4株“超级噬菌体战士”,组成专攻陈伯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鸡尾酒制剂”;任新玲、柏长青团队,负责“冲锋绞杀”:采用“雾化吸入+气管镜喷洒”双路径给药,让噬菌体直达感染灶,形成“海陆空”立体杀菌组合拳。

见证奇迹的时刻,7天逆风翻盘

第7天:痰液细菌量下降90%,体温恢复正常。

第14天:CT显示炎症吸收超90%。

陈伯终于顺利出院,并从家中发来康复后感谢的照片。目前,该团队已经成功治疗4例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或单纯肺部感染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随访病人的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部发紧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病情反复、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明显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明显减少。已有更多的患者表达了噬菌体治疗意愿。

“传统治疗对支扩合并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常治疗棘手甚至束手无策,而噬菌体疗法就像为我们配备了定制版弹药。这次我们通过经口雾化及气管镜下雾化导管送入病灶远端气道内雾化达到精准给药,让噬菌体在支气管内'定点清除'细菌,既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性,又突破了生物膜的阻挡,这在传统抗生素治疗中是无法想象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静副主任医师解释。

噬菌体研发专家马迎飞表示:“我们与深大总医院合作建立了‘临床快速响应体系’——从患者痰液分离细菌到筛选出有效噬菌体,最快48小时完成。未来我们还将开发‘工程化噬菌体’,让它们具有更强杀菌能力,甚至自带‘抗炎症因子’,一边杀菌一边修复肺组织。”

从“个案突破”到“深圳方案”

陈伯能够战胜病魔,重获新生,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精准医疗的生动实践与临床突破,宣告着噬菌体疗法正在重新定义人类与细菌的“战争规则”。当每一个细菌都有对应的“天敌”,当每一份治疗都基于个体定制,我们离“告别抗生素狂轰滥炸”的未来又近了一步。

深圳大学总医院呼吸内科任新玲、柏长青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马迎飞团队的强强联手,也让噬菌体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带来“精准狙击耐药菌”的新思路、新策略,在各类研究项目的资助下,团队将不懈努力,为克服耐药菌感染的世界性难题贡献出深圳方案,下一步有望实现:建立华南最大噬菌体资源库:计划收录超1万株噬菌体,覆盖90%以上临床常见耐药菌,实现“一菌一策”精准治疗。启动多中心临床研究:联合全国10家三甲医院,验证噬菌体疗法在支扩、慢阻肺等慢性病合并耐药菌感染中的长期效果。探索“预防+治疗”新模式:针对反复感染患者,未来可通过定期吸入“噬菌体预防剂”,提前清除潜在致病菌,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杨柳 李静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