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后溪村,一块昔日杂草疯长、蚊虫肆虐的荒废菜园,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兼具现代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功能的 “新乐园”:菜园中央的钢结构凉亭里,暖黄的灯光温柔洒落,村民们围坐谈笑,孩童嬉笑追逐,勾勒出一幅温馨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
这令人欣喜的转变,正是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隆都镇工作队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有力见证。
事情要从以前说起,这块小菜园曾因水电设施缺失,长期处于撂荒状态。杂草丛生的荒地,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更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顽疾”。驻隆都镇工作队与村集体携手合作,启动改造工程,将这片荒地定位为“试种试验+家门口休闲”的多功能区域。
在改造过程中,驻隆都镇工作队不仅致力于环境整治,还积极引进优质作物进行试种。经过深入调研,十余种新型果蔬品种在此落地生根,无核荔枝挂满枝头、白色苦瓜清新脱俗、五彩甜椒色彩斑斓,搭配有机肥、地膜等先进种植材料,一座“家门口的生态菜园”由此诞生。
“以前路过这儿都得绕着走,满地杂草,蚊虫多得吓人,还时不时有毒蛇出没。现在地平整了,路灯亮堂堂的,在这儿种菜就像逛公园一样!”村民金大姐的话语,道出了改造前的无奈与如今的喜悦。每到傍晚,凉亭下总是坐满了村民,大家纷纷为驻隆都镇工作队的帮扶举措点赞,直言这些改变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改造前这里是被遗忘的角落,现在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村民金大爷还编了首顺口溜:“水电通了地不荒,凉亭坐下话家常,深圳帮扶心贴心,菜园长成‘欢乐园’。”朴实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菜园的蜕变与村民的幸福感。
从无人问津的“荒弃地”到生机勃勃的“试验田”,从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到宜居宜乐的“休闲园”,从蚊蝇滋生的闲置地到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后溪村小菜园的蜕变,生动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与温暖力量。这幅由对口帮扶绘就的乡村生活图景,正为汕头乡村的幸福生活写下崭新注脚。
驻隆都镇工作队队长吴鑫表示,下一步将以这片“试验田”为依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让更多沉睡的荒地唤醒乡村记忆,承载起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驻隆都镇工作队将以此次菜园改造为新起点,持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在产业帮扶、人居环境提升等领域精耕细作,让广大村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汤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