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一址两用,巧解乱摆摊难题!大鹏新区南隆社区创新基层治理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07-16 07: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摊贩不再“打游击”居民生活更便利

“小妹,今天刚打捞上岸新鲜的梭子蟹,要不要买点?”廖阿婆每天8点前,都会准时在大鹏新区南隆社区海港路停车场旁的一块空地上支起摊,贩卖儿子凌晨出海打捞的海鲜。和她一起来摆摊卖菜、卖水果的商贩都是大鹏本地的村民。每天8点前,这块空地上挤满来逛早市的人,热闹的“烟火气”与停车场外宁静整洁的月亮湾栈道,营造出一幅“动静相宜”的和谐画面。

廖阿婆她们摆摊的地方是大鹏新区南隆社区专门规划设置出的一块空地。这块空地8点前专门用来摆摊,8点后恢复停车场功能。自从社区规划出这片地之后,廖阿婆和她的“摊友”们告别了“打游击”模式,有了固定的摆摊时间和“摊位”。而南隆社区以停车场升级改造为突破口,奏响了一曲基层治理的创新乐章。

巧用“疏”策破局

停车场变身治理新阵地

南隆社区地处南澳墟镇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乱摆卖的“温床”。每到清晨或傍晚,社区的巷道、广场便被各式摊贩占据,蔬菜摊、水果摊、鱼获品、小吃摊混乱地摆放在公共空间,使得社区道路变得拥堵不堪,不仅周边环境吵闹,路面脏污,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就连居民正常通行都受阻。面对这样的情况,新区城管多次专题部署、集中整治,但防不住摊贩们“打游击”,整治后不久又死灰复燃,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恶性循环。

为彻底破解乱摆卖难题,南隆社区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工作人员逐户走访居民、摊贩,了解居民的消费习惯、摊贩的经营需求与实际困难,精准定位问题根源。秉持“疏优于堵”的治理理念,在辖区调研踩点,谋划于居民聚集处、交通便利场所设置摊贩经营疏导区域。最终将点位选取在即将升级改造的海港路停车场。通过精心测量和规划,在停车场内划分出不同区域,合理设置摊位,并明确了摊贩的经营时段,打造固定经营场所,实现“退路进场”。

党建引领“退路进场”

多元共治焕新颜

在实施过程中,大鹏新区南隆社区采取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其中,社区党组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保障停车场升级改造顺利推进。股份合作公司组建管理团队,制定经营疏导区管理规则,负责日常运营监督,确保秩序井然。社区还创新宣传引导方式,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向居民与摊贩宣传在停车场摆摊的优势,引导大家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其中。同时,社区还成立民意速办小组,第一时间协调处理经营疏导区域的摊贩准入等问题。

“我们这里的路面现在没有黑腻腻的油污,连空气都清新了!”经过一系列的创新整治,南隆社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们赞不绝口。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停车场升级改造后,乱摆卖现象显著减少,社区道路恢复畅通,环境卫生也比以前大幅改善。将旧有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既保存了社区的“烟火气”,又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软环境”。像廖阿婆这样的摊贩们有了稳定经营环境,收入得到了保障,纷纷表示愿意遵守管理规定,共同维护社区秩序。“在这里摆摊生意比之前好了,我的脚不好,也不用再跑来跑去,很感谢社区的安排”。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