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楼顶就像一个人的脸面,垃圾清理完后,我们住得也舒服多了。”家住南山区沙河街道明珠街社区明珠花园2栋2单元的陈阿姨高兴地说,楼顶干净后,既降低火灾安全隐患,又增加居民活动空间,小区环境也整洁了许多。
今年以来,明珠街社区针对老旧小区楼顶垃圾清运难题,通过“科技赋能+共建单位+机制创新”的组合拳,多方党建共建单位携手,采用无人机“空中”运送的方式,全面清理楼顶垃圾,有效破解无物业老旧小区的治理痛点。明珠街社区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治理模式,不断拓展科技在社区安全、环境、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社区治理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迈进,为居民创造更高品质的宜居环境。
“夜明珠”行动,了解居民“急难愁盼”
明珠街社区管辖面积为1.9平方公里,共管理13个小区,其中10个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的老旧小区,3个处于无物业管理状态。明珠街社区党委书记吴远珍介绍,这些小区普遍存在“一差一多一少一缺一弱”问题,即基础设施差、矛盾纠纷多、社区资源少、管理人员缺、居民参与意识弱等难题。
该社区充分发挥“五长六岗”(“五长”指理事长、社长、片长、网格长、楼栋长,“六岗”包括名单管理岗、诉求采办岗、关爱服务岗、纠纷调处岗、邻里互助岗、文明劝导岗)工作机制,用足用好“五长六岗”离居民群众最近的“哨点”“探头”作用,主动了解、靠前解决,推动矛盾纠纷“在早在小在当地”化解。为此,明珠街社区开展“夜明珠”行动,每周四晚由社区党委组织发动居民小区楼栋长、网格长等,通过“夜话”“夜巡”“夜访”形式,主动上门了解居民群众“急难愁盼”。
“网格长常乐在‘夜访’中,有居民就反映,老旧小区的楼顶几乎成了垃圾场,希望社区进行处理。”吴远珍说,收到居民群众诉求,社区迅速反应,当即组织志愿者上楼清理垃圾。但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传统人工清运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作业人员在狭窄空间攀爬搬运,还存在安全风险。“楼顶上堆放沙发、家具等大件垃圾,在楼梯房搬运时非常不方便。”
常规手段难以根治,楼顶天面长期堆积的杂物垃圾成为影响环境与安全的“老大难”,面对这一难题,社区党委一直在思索解决之道。
三方协作,无人机助力解顽疾
今年“五一”前夕,明珠街社区党委与中交一航局沙河水质净化厂项目部党支部、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深圳项目群党总支举行党建活动时,将治理矛头精准指向无物业及老旧小区的楼顶顽疾,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群策群力,聚沙成塔。各共建单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出人出力出智慧。“社区党委原来想让我们出动吊车,将垃圾从楼顶吊装下来,但现场空间有限,吊车进去和施工都不便利。”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深圳项目群党总支祝宝磊说,他们就想到引入科技创新力量,联动四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新性启用无人机清运方案,实现“空中”作业。
说干就干,针对老旧小区楼间距窄、障碍物多的复杂环境,大家精心规划无人机飞行路径,通过特制吊具将废旧家具、建筑废料等体积重量不一的杂物安全、平稳地吊运至地面指定区域。无人机凭借其灵巧机动、操作精准的特性,在楼宇间自如穿行,彻底规避了人员高空作业风险,同时将清运效率提升至传统人工的数倍,为楼顶净美行动按下了“加速键”。在多方力量的紧密协作下,此次行动成功清理6栋居民楼的楼顶堆积杂物,累计清运各类垃圾4车。困扰居民多年的“头顶上的烦恼”得到有效解决,小区整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居民们的夸奖。
“作为属地施工企业,我们和社区成立了临时党总支,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中交一航局沙河水质净化厂项目党支部书记操鹏表示,除了本次出动人员出动车辆等设备参与清理楼顶垃圾外,该党支部还与明珠街社区党委进行深度党建共建,开展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困难帮扶、节日关爱等系列“双向奔赴”的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央企社会责任,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动能。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