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先进制造业强引擎——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观察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07-09 07:25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经济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金狮湾畔,骄阳似火,一辆辆高端智能网联汽车登上比亚迪“深圳号”巨轮,再踏新征程。

7月8日,这艘全球第二大汽车运输船装载着6817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以下简称“小漠港”)启航,前往比利时泽布鲁赫港。就在前一天,“深圳号”完成首次跨洋航行后首次抵达小漠港。这次欧洲之旅,可谓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出口欧洲的汽车中,有1105辆宋系列出口车型是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的。车辆从工厂下线后,由驾驶员驾车5分钟,就能进入滚装船船舱。这是深汕首次实践“出厂即出港”模式,成为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新里程碑。

据介绍,随着比亚迪宋Pro、宋Plus等车型在深汕量产,小漠港的汽车出口有望迎来大幅增长。

就在当天,“车驰天下,材赋未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举行,来自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机构代表和专家齐聚深汕,会上共签约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等15个项目。

今年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呈现出“多点开花”的鲜明特点,除了深汕布局的新能源汽车这一主导产业继续高歌猛进,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迎来了收获时节。

车城日新月异展现新图景,产业蒸蒸日上锻造新优势。近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5%,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工业投资年均增长71%。这里正成为深圳夯实制造业当家基石、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台强引擎。

加速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钢花流焰,机械轻舞,高度智能化生产线上,仰望、腾势高端新能源车型有序下线。

从铝合金加工到激光焊接,从机器人集群到柔性生产线,总装生产的全过程紧扣“高端制造”定位,不断挑战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最新高度。

2021年8月,比亚迪与深汕首次签约。4年来,比亚迪先后在深汕落子四期项目,总投资额超315亿元,深汕为比亚迪供应用地面积约5.13平方公里。目前,一期已经满产、二期产能持续爬坡、三期动工建设、四期完成厂房交付,项目从签约到落实,不断刷新“深汕速度”。

深汕比亚迪工业园这一世界级“超级工厂”满产年产值可达2200亿元。在龙头企业牵引下,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

过去一年,深汕以智驾、电池电机等为核心,加速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构建起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绘就汽车城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

产业投资促进大会前,中央、省、市媒体开展“高质量调研行”,走进深圳壁虎科技生产厂房,造型各异的专用车令记者们记忆深刻——纯电动物流专用车、适合野外勘探的皮卡车、尾箱配咖啡机的旅居车……不久前,来自非洲加纳的合作商到访这里,并签订协议,将在当地建设半散件组装生产基地。

今年3月13日,京西智行深汕生产基地正式落成,全国首条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大会上,京西国际总经理席建鹏动情地说,感受到京西智行有力支持比亚迪等知名企业产品的科技升级,作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现代化产业一部分,备受鼓舞,更加坚定投资发展的信心。

依托比亚迪“超级工厂”这一重大项目,深汕构建从汽车新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到汽车贸易出口的完整产业生态。当前,比亚迪、京西重工、延锋国际等近30家上下游企业“串珠成链”,形成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新材料、动力电池、整车制造等各环节高效衔接,紧密联动。

绘就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图景

今年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无疑是闪耀的明星坐标。

大会上,高发气体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汝峰宣布在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建设全新电子特气研发生产基地。

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是深圳首个、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专业园区。在化工产业宏观调控背景下,这一园区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电子特气是半导体产业命脉,面对全球技术竞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迫在眉睫。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旨在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创新型智慧化工园区、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推动国内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材料取得新突破。

这意味着,如今在深汕种下的工业原料的种子将茁壮成长,填满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电子信息业发展的粮仓。

在大会上,高发气体提到,将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直面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和全球技术竞争,全力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2023年9月,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正式挂牌。目前,园区已引进高发、华特鹏、德方纳米、博纯、瑞华泰等优质产业项目,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生产配套设施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的快速招商建设,是深汕产业协同联动的一个缩影。深汕特别合作区精心谋划构建“一主三辅”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主导产业强势拉动,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等辅助产业协同联动,完整、高效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为包括比亚迪在内扎根深汕的企业锻造出规模化竞争优势,也为深圳产业外溢扩张留足想象空间。

厂港联动开启全球市场大门

拥有深水良港,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优势,也是深圳“飞出”一颗棋子落子选择的重要原因。

自2023年开港以来,小漠港货物出口97.28万吨;汽车出口超7.4万辆,现已开通滚装外贸航线9条,业务通达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等地区。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目前已成为比亚迪国内各大生产基地中唯一实现厂港联动发展的基地。

“时效对汽车出口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资金周转速度和市场竞争力,车子早一天到海外就能早一天变现,还能抢占市场先机。”在小漠港的码头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提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小漠港实施了包括联合查验、智能调度、专线直达等措施,把“工厂-港口-海外”拧成一条高速通道,“车还没到港,手续全办妥,到了直接‘开’上船,比快递还利索!”

今年,小漠港二期工程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二期工程旨在对一期工程部分岸线进行功能调整,将现有多用途泊位调整为汽车滚装泊位,未来可满足2艘9200车位汽车滚装船同时靠泊装卸作业需求,设计年通过能力75万辆,预计2027年底投产运营。届时,小漠港将具备100万辆汽车装卸能力。

深汕特别合作区兼具陆海联通、东西联动的区位优势,在天然良港的基础上,深汕规划建设了“四港五站”“五铁五高”“五横六纵”综合交通体系。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快速互联互通的“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经济圈正成为现实,深汕正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创业者、奋斗者,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图景,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