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议 | 控烟令不是“纸老虎”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李跃
07: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成为全国“烟味最淡”的城市之一

《二手烟,其实是一种霸凌》——近日,深圳市卫健委公众号推出的这篇推文火了,相关话题迅速冲上深圳同城热搜第一名,并上了全国热搜榜。

正如该推文所说,“公共场所吸烟不是吸烟者的自由,而是对非吸烟者的霸凌。”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总有些人认为公共场所吸烟与他人无关,抱持“又不是在你家里,你管得着吗”的心态。没有意识到,这么做,就是拿他人的肺当自己的烟灰缸,没有意识到,现代生活中,个人习惯必须为公共空间而适当让渡。这恐怕也是这篇推文引发共鸣,冲上全国热搜榜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深圳在控烟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1998年,深圳就为控烟立法。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重启修订,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烟,2019年再次加码,将公交站台、地铁出入口、电子烟都列入禁烟范围。

由于烟民基数庞大,吸烟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也难以轻易戒除,控烟令确实难以立竿见影。但越是这样,深圳越是迎难而上。无论是维护法规的尊严,还是考虑到二手烟的巨大危害,都不允许控烟成为形式与过场、控烟令成为某些人眼里的“纸老虎”。事实证明,当深圳拿出查醉驾的劲头来控烟,就会发现解决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2024年,全市15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已降至17.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成为全国“烟味最淡”的城市之一。

进一步说,“二手烟是一种霸凌”上热搜的过程,也是一次观念传递的过程。是的,它不只是一个法律法规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文明观念的问题。可以说,深圳无意间完成了一次观念的输出——当更多人建立起“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自己吞吐的烟雾干扰到他人,就是对他人权益的侵害”的常识理念,当更多人有了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边界感,由此而刷新的生活方式、文明习惯,将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更多领域当中。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