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为期三天的第14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金交会”)在广州落幕。据悉,展会期间累计入场人次达4.2万。在产融对接环节,51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超710亿元,覆盖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举办5场产融对接活动,22个拟融资项目现场路演,合计需求29.18亿元,45个项目达成2.5亿元投资意向,形成“展示-对接-落地”闭环服务机制。
本届金交会以“金融聚力扩内需 驱动产业新格局”为主题,展览规模达2万平方米,312家参展单位聚焦政策落地、产业联动、数字转型等核心议题,设置金融党建、交流合作、银行保险等8大主题展区,全面呈现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发展最新成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的重要窗口,金交会在激活资本要素、深化湾区联动中探索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东金融创新对区域协同具有标杆意义。本届金交会设置金融交流合作展区,全面展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天河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成果。广州金融强市建设智库联盟、数字人民币“广信预”预约消费保障服务平台、广州市湾区国际重组中心、易方达财富管理基金销售(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健康产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金融创新平台在展会现场集中授牌,标志着广州在金融智库建设、数字经济应用等领域实现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金融仲裁院发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的十条举措》。据悉,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纠纷也随之日益增多。在全国仲裁案件中,金融案件的占比已超过50%,且继续呈现逐年上升态势。这十条举措重点关注金融纠纷解决在快捷性、专业性和前沿性等方面的特别需求,为金融纠纷当事人提供“案前、案中、案后”全周期仲裁服务,并加强仲裁与司法协作,为当事人申请保全、调查取证及裁决执行提供指引及协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中国银行业协会原首席法律顾问、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仲裁委员会金融投资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卜祥瑞表示,此次创新推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争议解决的十条举措》,以“服务为本”贯穿金融争议解决全周期。这十项举措聚焦“服务”二字,立足用户需求、坚持用户导向,形成有力“组合拳”,能够促进快速、高效、低成本化解金融纠纷,护航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政策落地到数字人民币消费,从黄金珠宝优惠到金融历史情景剧,本届金交会让市民群众既能触摸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脉搏,又能享受“金融+生活”的便民福利。此外,展会还同步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主办方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郑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