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2号馆成为全球AI眼镜产业焦点。以“技术破壁、定义标准”为核心的“2025人工智能眼镜产业创新大会”与“新融合・新智造・新生态”重点品牌新品发布会在此连续举办,吸引了50余家头部企业及20余家行业协会参与。大会聚焦AI+AR眼镜技术突破、场景应用及标准化建设,现场不仅发布多款革命性智能眼镜产品,更启动“镜界探索者”全球体验官计划,推动深圳向“全球 AI 眼镜第一城”目标迈进。
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交融,共启AI眼镜产业新篇
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徐佳华在致辞中指出,深圳作为全球眼镜制造基地与智能硬件策源地,正推动产业从“传统光学工具”向“AI+AR智能终端”转型。深商会通过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眼镜+智能穿戴产业”联盟,实现“技术共研、标准共建、市场共拓”。欧洲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联盟专家Valérie Riffaud-Cangélois强调,标准化是消除消费者认知壁垒的关键,欧洲正通过用户调研优化AI眼镜隐私与健康安全标准。
论坛现场举行“镜界探索者”全球体验官招募启动仪式,该计划面向全球征集100位体验官,为10家先锋品牌产品提供深度评测。深圳广电党组副书记邓艳东、雅视光学副总裁朱仲华等嘉宾共同启动该计划,通过真实用户反馈推动“深圳智造”全球推广。
影目科技合伙人张星智展示全球首款双目1080P高清阵列光波导眼镜AIR3,其通过对微透镜密集排布实现“400度离焦量+50克轻量化” 平衡,在成都文旅场景中实现“哪吒IP空中绽放” 等AR交互。
Rokid首席科学家周军介绍,Rokid最新量产的40克级AI+AR轻便一体机采用4纳米芯片,支持空间定位、手势识别及AI翻译。其“好助手”功能已实现视障人士导航、商务提词器等场景应用,平台开发者超1.3万名,覆盖工业远程指导、数字文旅等领域。
雅视光学高级顾问高永彤提出“智能穿戴5S”解决方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无忧服务、多品牌集成平台,帮助传统眼镜店降低库存风险。该平台已接入华为、魅族等品牌,在全国700余个点位落地,计划3-5年覆盖5000家零售店,解决适配性、售后服务等痛点。
前沿技术集中亮相,多品牌发布智能眼镜创新产品
雅视集团司徕柏副总经理马君展示基于VR视觉追踪技术的stepperopti-AI镜片,通过20万次眼球运动轨迹训练,实现“千人千镜”定制。其3D智能计算技术将渐进镜片象散降低40%,动态AI技术自动匹配用户阅读习惯,门店VR采集数据3分钟即可生成个性化方案。
飞信光学首席培训讲师郭永威介绍,DNEye-scanner设备可采集14项眼部生物参数,通过罗敦司得服务器生成专属眼球模型,使渐进镜片适配效率提升87%。其BIG智能镜片依托100 万+用户数据库,通过AI计算近似生物模型,入门价仅1000余元。
界环科技联合创始人郭军发布30.7克纯钛音频眼镜,搭载AI翻译2.0系统,支持8种语言同声传译,连续听歌续航11小时,线下1500家门店实现“验光 + 智能眼镜”一站式服务。数据显示,用户日均佩戴超7小时,京东618销量同比增长700%。
克里特CEO张嘉炜发布克里特V52 AI摄像眼镜,39克机身搭载索尼3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26国语言同传及万物识别,骑行场景中防抖传感器确保拍摄稳定。酷派首款智能眼镜COOL3-1采用航天设计,499元价位段实现气导传音与美颜功能,续航达10天。
从标准之争到产品竞逐,2025深圳AI眼镜产业创新大会勾勒出“技术-标准-场景”的闭环生态。雅视光学AI镜片、影目AR光波导与酷派消费级产品同台亮相,深圳正以“智造+标准”双轮驱动,推动全球AI眼镜产业从技术竞争迈向生态共建。
(主办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朱良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