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新的时代,新的女排精神
澎湃新闻
2020-09-27 11:17

毫无疑问,《夺冠》是一篇命题作文,不好拍。我们都知道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也知道这部电影必定少不了感人的段落和煽情的桥段,但真要拍出点新意来,是不容易的。看得出,陈可辛不满足于把《夺冠》拍成一部历史纪录片。他眼中的郎平,不只是比赛场上威风八面的“铁榔头”,也不只是排球世界中最出色教练员之一,而是重新定义和阐发中国女排精神的开拓者。

上图为年轻时的郎平,下图为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里的郎平,由郎平女儿白浪饰演。

作为老女排的代表性人物,电影中,回国的郎平上来就提出了改革建议:建立大国家队、建立阵容轮换制、从国外引入专业复合型教练团队。归结起来,也就是科学主义和专业主义,以此为女排精神注入了符合时代变化的新内容。不仅如此,本片还用大量篇幅描绘了郎平和新一代女排队员的交流。比如,她反复问队员,爱排球的理由到底是什么。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成为下一个郎平?朱婷们的回答,不能让郎平感到满意。

《夺冠》剧照,巩俐(左)饰 郎平,右为朱婷。

导演的用意很明显,时代不同了,运动员的目标不该只有赢球,更应该是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个性和思想的人。这就是郎平语重心长地鼓励队员们打出属于她们自己的排球的原因。导演不断在影片中加入这些细节,就是想要引发大家的思考: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去认识女排精神?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夺冠》剧照,吴刚 饰 袁伟民

答案,就在老一辈女排身上。吴刚扮演的袁伟民在中国女排和江苏男排的热身赛中讲得就很明白:什么是中国女排?没有我,没有你,只有“我们”。这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外运动员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却是女排精神真正的底色。

《夺冠》剧照,中国女排和江苏男排的热身赛

“陪练”为什么甘愿充当绿叶?女排姑娘为何能够承受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中国队为何总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咬牙挺住?说到底,这还是因为大家的心能往一处想、劲能往一处使。就像电影中美国队的海曼对郎平所说的,你个人可能跳不到我的高度,但你的队伍打得更团结,更默契。由此可见,女排精神不只是某支运动队的标志,而是契合了中华民族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特质。把电影中的新老女排结合起来,就不难看出陈可辛导演想要通过本片传达出的信息——既要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又要不断吸收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这样,女排精神才能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陈可辛见郎平,一度被网友戏称为“粉丝见面”

只是,有些“求稳”的陈可辛,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不同时代的女排故事,虽然没有错,却造成了叙事的割裂感。比如说,新一代女排姑娘在比赛中的精神动力从何而来,她们又是怎样从一开始的隔阂和误会走到团结一致的?本片还没有讲明、讲透。

从左至右:郎平、陈可辛、陈忠和

如果本片以新一代中国女排为主线,在她们遭遇挫折时,插叙老一辈女排姑娘的故事,会不会更自然?这样一来,就能通过蒙太奇,把不同时代的女排精神汇聚到同一个画面中来,也能更清楚地解释,一代代女排姑娘的精神内核,从来就是一致的。陈可辛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本片内容相当丰富,拍成网剧都没问题。但看起来,正是因为内容太多太杂,以至于本片在剪辑和编排上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

无论如何,观看本片时仍然需要自备纸巾。有些“泪点”,还是让人有些无力抵抗。比方说,老女排姑娘们在“魔鬼训练”后吃上的那顿年夜饭,把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又比方说,老女排姑娘去世后,袁伟民教练再一次念叨起的那句话:中国女排,别掉队!正如本片在末尾字幕里所写的,要向每一代中国女排姑娘致敬。中国女排,也不只有一个郎平。本片的演员阵容,其实亮点不少。上映之前,公众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巩俐身上,而她的“神级”演出也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说真的,片尾画面里出现的真实的郎平,反倒让我有些不习惯。

新一代女排姑娘们在电影《夺冠》里本色出演。

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倒是新一代女排姑娘的表现。朱婷、张常宁、袁心玥、惠若琪、颜妮、姚迪、刘晓彤、林莉、徐云丽、丁霞、龚翔宇……她们没有多少大银幕上的羞涩感,非常放得开,尤其是朱婷,把自己从不自信到自信的状态演绎得相当到位。具体到位到什么地步呢?影片结束后,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女生一直在问她的同伴:那是朱婷吗?和真的朱婷长得可真像啊!

《夺冠》剧照,黄渤饰演的陈忠和还原2008年奥运会上的那次苦笑。

还得提一句黄渤。虽然影片里没有点出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名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下了苦功夫,对原型的研究不在巩俐之下。证据就是中国队即将失利时勉强挤出的那个苦笑,大家可以核对一下当时的新闻视频,简直是复制粘贴。最重要的是,黄渤这次出演一位在郎平身后默默支持她的朋友,一位为中国女排无私奉献的排球人,不是主角,却自有其动人的地方。

影片的后半段没有事无巨细地描述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夺冠的历程,而是在女排姑娘们战胜东道主巴西队就戛然而止。值得玩味的是,在中国女排胜利后,也没有使用慷慨激昂、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反倒是出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静音”。这样的平静和老女排夺冠后举国上下的欢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此而言,我们不必简单地把本片视作“主旋律”电影,更应该读懂其承载的时代意义:中国早已不是袁伟民初次出国时“落后”的中国,如今我们需要强调拼搏的女排精神,也需要强调个性的女排精神。面对世界,我们和中国女排一样,完全可以做到从容、自信。

老女排队员的名字

当然,总有些集体记忆,是刻在一代代中国人心里的。

编辑 陈冬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