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十!国际船舶落户“中国前海”数量稳步增长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通讯员 翁思悦
06-20 19:07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经济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海事局6月20日发布消息,近日,第10艘国际船舶在深圳海事局成功登记落户“中国前海” 。“中国前海”船队规模自2024年10月实现零的突破后稳步攀升,2025年以来已登记“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7艘,累计数量达10艘,深化国际船舶登记与配套制度改革成效显现。

据介绍,在前海试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是首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深圳海事部门不断探索在前海推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配套制度、登记服务,实现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系统创新”,国际船舶配套制度“多点突破”。包括放宽国际船舶登记主体、创新国际船舶检验制度、促进外籍船员在深圳国际船舶上任职、丰富融资租赁登记等船舶登记种类,实现国际船舶检验、登记、船员管理、营运和配套服务的全链条创新,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提升了国际船舶管理服务保障水平。  推动中资国际船舶经营沿海航线政策在前海落地,率先实现自贸区国际船舶内外贸兼营;进一步提升港澳及外籍船员执业便利,签发国内首份外籍船员适任证书,试点开展香港籍船员在深圳任职。2025年3月,一名香港籍船员在“招商伊敦”邮轮上任职工作,这是首位入职深圳籍船舶的香港籍船员,也是改革落地实施的重要成果之一。深圳海事部门还出台中英文版国际船舶登记工作规程与登记指南,实施告知承诺制与容缺办理制度,实现船舶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将原本需23个工作日的并联事项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实现国际船舶证书“立等可取”。

目前,“中国前海”籍登记船舶已涵盖散货船、冷藏船、起重船、油船等多种类型,最大单船吨位达5万余吨,总吨位约30万吨,船舶总价值近40亿元。此外,以国际船舶登记及配套制度为牵引,船舶融资租赁等高端航运要素加速集聚,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中远海运、招商轮船、海丰控股等均已在前海落地,并成功吸引超大型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和风电安装船等新型国际船舶注册“中国前海”船籍港。

下一步,深圳海事局将持续深入推进 “深化国际航行船舶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等试点任务,推动创新 “高效办成一件事”模式,积极引领航运绿色化、智能化变革,聚力提供优质海事服务,吸引更多国际船舶落户“中国前海”。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通讯员 翁思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