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
11月30日,记者从深圳中院获悉,11月20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在深圳中院正式上线,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深圳两级法院推广运用。
据介绍,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是深圳中院认真贯彻执行最高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深圳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规划》,立足深圳实际,统筹深圳两级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项创新探索,旨在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以及支持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该系统自2017年3月开始研发,10月在盐田法院建成并上线试运行。
深圳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志光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深圳中院、前海法院,罗湖法院、盐田法院等单位正式部署运行,并将很快推广覆盖至深圳全市两级法院。深圳中院通过集中全市法院智慧和力量,中院统筹建设共性和基础性项目,基层法院按照模块化建设要求,分别认领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全市法院推广使用,避免多头开发、重复建设。在统一开发管理的基础上,支持基层法院根据各自实际进行个性化研发,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
这一系统是如何诞生的?据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纠纷随之增多,导致近几年人民法院的受案数量呈几何基数增长,人民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以深圳法院为例,2016年深圳两级法院受理和结案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32万件和23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3.85%和27.84 %,法官人均结案数达283件,是全国法院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面对不断增长的案件量,通过增加人手、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等传统手段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立案、审判和执行工作提供全方位智能支持,减轻法官负担,提高效率,推动审判工作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以电子卷宗的科学管理和深度应用为基础,以实现“全业务网络办理、全流程审判执行要素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为目标,建立健全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机制,支持电子卷宗在案件办理、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为打造“智慧法院”提供核心支撑,具备“三全四化”功能效果,即全面支持网上办案,全融合各系统数据,全自动形成电子档案,材料管理精准化,案件办理智能化,诉讼服务便捷化,监督管理可视化。该系统的上线运行将在不增加法官额外工作量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子卷宗的技术加工、深度分析和挖掘,实现对办案全流程的支持和服务,大幅度提升法官办案水平和效率,进一步为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和律师参与诉讼提供线上服务,减轻人民群众诉累,提升法院诉讼服务水平。
“科技发展无止境”,信息化、现代化、法治化的“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深圳中院表示,今后将在上级法院的统一规划部署下,充分发挥深圳改革创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大潮,推进落实“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规划,推动新技术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加快建成富有深圳特色的“智慧法院”,促进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司法提供更加先进的科技保障。
见习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