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标是要做赛道的先行者。”拥有17项发明专利(4项全球专利),曾入选“华为全球特招博士”的许奔波放弃百万年薪,决定投身用于AI眼镜的光芯片赛道,并将创业地点选在了深圳宝安区石岩。
位于深圳宝安区石岩的工业园区。
区位优势是“制胜法宝”
充足空间是“重要支撑”
5月22日,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AI眼镜成为新晋人气王。而早在几年前,许奔波就已布局这一领域,参与设计出可以实时计时、边游边看的AI智能泳镜。这款产品的热销让许奔波看到“新型硅基微显示芯片”的广阔前景,决定进军他早已了然于胸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许奔波对于特性商业场景中的下一代技术产业化有经验上的优势,更有敏锐性。2024年6月底,深中通道通车,这让宝安的区位优势更为突出:坐落珠江口,面朝伶仃洋,与香港、澳门、珠海、中山、广州南沙隔海相望,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承担着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使命。
对于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来说,这也是更大的利好。在广东省,珠海、广州南沙等都是相关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地,原本两个小时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实现了研发、设计、制造的便利连接。
许奔波认为,对半导体行业而言,宝安各方面条件都“刚刚好”,“半导体制造工艺特殊,厂房有层高承重的要求,还有综合考量安评、环评和规划等因素。”此外,半导体行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也是高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吸引了大量此类稀缺人才。
负责对接许奔波的宝安区投资推广署招商专员,对全区先进电子制造业园区的规划、政策和分布图都了然于胸,第一时间推荐了位于石岩街道的一栋大楼。
“一楼”“层高要7米以上”“有双回路供电系统”“不能在地铁沿线”……许奔波对场地提出的要求得到了一一满足,“不得不说,宝安区真的懂半导体行业的需求。”
重投天科企业大楼效果图。
产业聚集是“核心命题”
政策支持是“赋能添力”
许奔波瞄准的不仅是宝安区的区位优势,对自身与周边健全的产业链也格外重视。宝安有极强的消费电子设备产业链基础,产业链上下游高度聚集,大大加快了公司的产品研发节奏。同时,宝安周边也拥有强大的电子设备量产能力。“在这里既能找到生产50个零件的工厂,也能找到生产500万个零件的工厂。”
宝安区在传统制造业上的雄厚基础,近年来转化成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先发优势。数据显示,宝安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拥有国高企业超7400家、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第一;27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市辖区第三;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9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524家,均为全市领先。
重投天科企业大楼。
另外,宝安去年还出台了《宝安区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先进制造项目引进、核心设备及零部件、关键材料、科技创新及技术攻关、空间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给予支持。
除了政策支持外,融资便捷也是关键。“产业升级就是一个资本增厚的过程。”在江苏等地有过招商引资经验的许奔波认为,宝安区在融资便捷方面与江苏旗鼓相当。
落户宝安石岩,每个环节都没“掉链子”。作为投资创业者接触的第一站,宝安区投资推广署的专业、细致、高效服务加速了创业进程,也聚集了更多优质企业。
“我从没想过,是投资推广署召集了所有的部门坐在一张会议桌前,帮我解决企业落地的各项需求。”许奔波说,宝安对高效的追求堪称极致,无处不透露着实干与担当。
位于深圳宝安区石岩的工业园区。
从在家乡就读重点高中到出国攻读博士,再成为华为全球特招博士,许奔波的人生规划每一步都很闪耀。此次创业,他也是信心满满,“我有信心在这个赛道拥有领先身位。”
(以上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