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和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2019年5月,新一轮对口帮扶开始至今,福田区驻和工作组就明确了以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为重点中心工作,并着力于全局谋划、统筹推进,带领全体帮扶干部只争朝夕、攻坚克难,推动一个又一个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和平县已初步形成了“固本+开源”、“绿色+长效”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固本:培育壮大传统农业产业。结合贫困户意愿和需求引导种植养殖,目前有百香果、猕猴桃、蜂蜜、鸡鸭鹅、猪牛羊等,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同时培育新乡贤和村里能人做大做强腐竹、醒狮、德福花卉等传统产业,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贫困户参与福和醒狮手工制作
和盛食品集团科创园
开源: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做实“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品牌。例如,已投产的深圳市阳夏水产有限公司建设的对虾养殖基地,创造了大山深处养海产的奇迹;又如,引进了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和盛集团到和平县投资建设禽畜一体化养殖基地;再如,引入深圳佳鑫农业公司到上陵镇三乐村投资建设肉鸽养殖项目基地;还有,引进了深圳益嘉数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茶油深加工基地,现已跟和平县政府签订投资战略协议,投资总额8亿元。目前,仍在积极对接食用菌种植企业,助力解决和平县农特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的局面。
上陵村肉鸡养殖基地
阳夏水产基地航拍图
绿色: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育和引入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格局。如下径村、石井村发展蜂蜜产业,年产量100吨、产值约1000万元;兴径、雅水、超田参与南茶园玫瑰花种植,投入近200万元。苏光村投入资金117万元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5万元。
热水镇下径村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
合水镇兴径村南茶园玫瑰花种植基地
长塘镇苏光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长效:提质培育新型农业,着力构建多元长效产业链。在“外引、内联”和在“固本、开源”基础上,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贫益贫作用和带动引领作用,培育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路,将产业、文化与旅游业相融合,带动贫困户脱贫,提高脱贫质量和村集体经济长效增收,并率先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产权归属、明确主体责任、合理收益分配、规范运行管理,确保长效运行、长效增收。
创新培育“福和直通车”消费扶贫平台
编辑 刘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