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深圳人 | 肯綮科技创始人余运波:用科技为人们装上“钢筋铁骨”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05-17 22: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今年五一假期,山东泰山景区迎来旅游高峰,此前春节期间火爆全网的“登山神器”,由深圳企业肯綮科技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π”也在正式投入运营后掀起使用热潮,数百台设备供不应求。借助仿生机械结构与AI算法,这款设备可以帮助登山者节省大半体力。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为游客提供外骨骼助力登山服务,穿戴外骨骼登山逐步成为一种潮流,肯綮科技不断收到景区的订单。但在此之前,余运波已经默默准备了10年。“创新就像登珠穆朗玛峰,必要有十足耐心。身处深圳优渥的营商与创新环境,只要坚定目标、专注研发,就一定能把事儿干成。”余运波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十年研发,坚持创新持续向前迈进

来深28年,余运波是一位“老深圳人”了。

1997年,余运波从华中科技大学工科毕业,进入深圳一家通信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可是,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用科技服务人们的生活”一直是这位年轻人的理想。

于是,在工作了三年后,余运波开启了第一段创业生涯——研发银行U盾芯片,并通过这段经历赚到了第一桶金。2015年,余运波在深圳南山,也就是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机器人谷”开启了二次创业。“肯綮一词指的就是筋骨相连的地方,我希望能研发出一款产品增强人的体能,让人变得更强大。

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余运波带领研发团队泡在实验室里,不断寻找可行的技术路线。按照最初的设计,外骨骼机器人几乎从头到脚把人“包裹起来”,重量达到20公斤,不仅成本高昂,且设计笨重不易使用。

一遍一遍地修改调整设计方案,但找不到最理想的方向,市场化应用进展缓慢……在创业之初的几年里,不少员工选择离开,余运波也遇到了事业的瓶颈,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2021年,肯綮科技研发的外骨骼终于迎来了转折点,研发团队推出的原型机在适用后得到了用户积极反馈。“一位用户深夜来电说穿戴后的体验很好,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激励,我们也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精益求精,持续迭代打磨理想产品

目前,肯綮科技的研发团队通过应用强度高质量轻的材料,进行模块化穿戴分离的设计,最终把设备重量越做越轻。外骨骼机器人“π”的重量只有1.8公斤,几乎不会给使用带来负担,且成本较国外同类产品具备明显优势。

“作为登山助力型设备,必须做到与人体肢体协调一致,避免因卡顿、噪音影响使用体验,这就对机械调节控制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余运波表示,我们要求产品工程设计必须精益求精,外骨骼机器人“π”的碳纤维腿杆就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调优,前前后后做出了7个大版本,最终才打磨出投向市场的理想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外骨骼机器人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仿生机械设备,它需要满足不同身材体形、不同地形场景的使用需求。“我们把AI算法加入到设备的调优中来,让设备能够通过人细小的动作变化准确判断行走意图,随时进行辅助调整控制。”余运波说。

创业10年时间,肯綮科技一直选择扎根深圳,并在“机器人谷”发展壮大。余运波表示,深圳有完整的供应链提供配套支持,还有一大批愿意为理想奋斗的年轻人才,这些要素为公司提供了强大支撑。肯綮多年来的发展也离不开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无事不打扰,有事相扶持”让研发团队安下心来做研发,向着目标攻坚克难不断向前迈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