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路到天府的距离有多远?在凌仕江的笔下,两地相距二十年的光阴。自2004年出版《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首部散文集迄今,凌仕江致力于用灵魂贴着地平线深入西藏内部世界,进行多维度的书写,引起读者反响。而这部作品的背景及书写方式出现了重大转折,漫步文学长旅,他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微尘大地》的起点,走到了喜马拉雅后花园——成都平原。
《微尘大地》由40篇最新散文组成,自然万物的呼吸与人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生活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辑一“隐谷秘史”,作者企图从断崖式苍老的故乡之上,构筑崭新的精神故乡“花隐谷”,然而故乡残留的胎记与不堪入目的生活陋习,依稀可见“二莽”式的人物劣迹。当故乡渐渐沦为符号化的乌托邦,那片土壤中最赤诚的生活律动已经化为乌有,在我们丢失“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淳朴和天真后,过去的美好也终将湮灭。《我的城与乡》和《纸上想家》中如此感慨,这不是个体的乡愁,却是一代人共同面临的难关。“乡下就是乡下,即使注定一生回不去,故乡的游子嘴里衔着的永远都是乡下的草垛。”可如今,我们似乎真的回不去了。
辑二“锦瑟笔记”,作者以双重视角构建起地理与记忆的场域。《那么远,那么近》将人间雪域、峡谷和山川的壮美进行描绘,又带我们领略杜甫、苏轼和陆游文人笔下的锦城烟雨。在西藏、成都与川南荣县的三重空间里,既铺展蜀地文学谱系,又借诗人“荒流”的命运轨迹揭示现代人精神故乡的漂泊本质。《蝉自故乡来》则通过蝉鸣的消逝让童年记忆成为丈量时代变迁的刻度,用方言的式微揭露乡村空心化的现实,由此造成的方言失语现象是时代语境之下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读到此处,我们从《微尘大地》中感受到的是作者细腻的文笔,能够时常捕捉到生活中被忽视的心绪。来自故乡的人们会因为盛夏的“蛙声一片”在夜未央的城郭齐聚,而本土的人对蛙声的认知却充满了生活多情的况味,这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从不是生活的旁观者,故乡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都值得细细品味和体悟。
辑三“花树箴言”,木芙蓉、百合花、凌霄花、玉兰花、风信子是作者之心通向神秘大自然的证明,从《诗经》《楚辞》两大抒情文学源头开始,信手拈来的花草应接不暇。柔美的芙蓉是打开蓉城古今的钥匙,悲伤的百合对不知可否的未来生活打赌,朱红的凌霄花寄托着“我”(凌)与好友“肖”的经典情怀……它们仅仅是花吗?不,它们在作者笔下早已胜过了人之情感。
活在水泥森林中的人们,时常会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步履,忽略内在最鲜明的感受,他们没有时间去陪一朵花坐上一会儿,谁能腾出一杯茶的时间去欣赏一片寒风吹彻的落叶?在凌仕江的文本里,我们有幸感受到成都霜降时分“水莲花尽木莲开”的景象,能在天南海北想象昆明花市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百合扑面而来的香气,能借着诗句欣赏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笔下百合的天真。在如此真挚的描写中,山和海终将相连,陕西回民街所见的凌霄花也能在千里之外的成都“藏朵舍”绽放。
辑四“纸上流云”,作者把视线转向古旧的笔墨纸砚,由此透视现代文化中,蚕桑系热爱舞蹈的余氏女子、琵琶岛的杨先生、撕挂历的黄先生、身负秘密的中文老师、超越母亲一生所爱的音乐家……在一段段往事背后,尘封的不是褪色的记忆,而是每个人闪闪发光的灵魂,这也是时代注解下的人性与文化之光。
如果将人生比作逆水行舟,孤立无援的我们总会遇见一个又一个撑着小舟载我们过岸的人,我们就这样摇摇晃晃去到人生的下一个渡口。而在生命展开的过程中,作者笔下不只是对岁月的感慨,《微尘大地》中的每一粒尘埃都是苏轼笔下的沧海一粟,我们都是“世界微尘里”卑微的一分子,可正是每个行走的人,组成了这片广袤的大地。
《微尘大地》如同从“极地天庭”到“锦城丝管”的胶卷,冲洗出一张张、一篇篇富有韵致的相片。书写跨度之大,二十年的情感积淀与生命沉淀,足以慰藉每一颗有趣的灵魂。他们提着易碎的灯笼,在往事背后,照亮彼此的心灵。而在这火光摇曳中,闪烁着人间滋味,那一瞬间的跳动是一位当代散文家最漫长的情感刻录。
注:《微尘大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4月第1版;本文作者为蔡子奕,女,2002年生,现居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在读。自幼喜爱诗词与文学,尤其是苏轼、辛弃疾的作品。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爱读书的深圳人# 地铁站里的小读者,2025年3月25日,在地铁2号线侨香站内,一位小读书手捧的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插画设计师,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漫画,读完这本书的小可爱们,就如同书中人物一样,再次看到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 现代城华庭开展演讲专课 2025年9月7日,现代城华庭内氛围热烈,一场聚焦小记者能力提升的“性格色彩与演讲专课”成功举办。活动以“感悟成长力量,传递温暖声音”为核心,通过专业授课与真实分享,为优秀志愿者以及小记者们搭建了学习演讲技巧、涵养共情能力的实践平台。 活动筹备阶段,小记者们便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他们主动承担“志愿小助手”角色,有序完成桌椅摆放、教具整理等工作,用细致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为活动营造了温暖有序的开场氛围。 课程环节,主讲人小雅老师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脉络,将专业演讲知识与个人故事深度融合,让授课内容既具专业性又富感染力。她分享了从童年时期迎合期待却遇否定,到为不让父母失望奋起逆袭,再到克服内心胆怯成长为专业演讲讲师的历程。谈及过往被质疑、让父母担忧的片段时,小雅老师真情流露,现场情感共鸣浓厚。同时,小雅老师引入性格色彩理论,引导小记者识别自身性格特质,并传授“依据性格调整沟通方式”的实用技巧,助力小记者提升演讲的针对性与感染力,现场小记者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学习氛围浓厚。 随后,助老组志愿者依次上台分享。他们以日常助老服务为切入点,讲述了“冒雨为独居老人送物资”“耐心陪伴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等朴实故事。这些没有惊天动地情节的分享,却满含善意与坚守,让小记者们深刻认识到“奉献”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蕴藏在点滴行动中的责任与热爱。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专业的演讲课程,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成长教育。小雅老师的经历传递了“勇敢突破自我、用坚持改写人生”的信念,志愿者的故事则诠释了“以善意对待他人、用行动传递温暖”的价值。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