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母亲节,妈妈的爱润泽着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然而这份无私的付出却常常让她们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在“忍一忍就过去”的沉默中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乳腺癌与甲状腺癌这两大高发于40-60岁女性的健康威胁,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11日,由政府部门统筹区域医疗需求,理邦基金会搭建技术赋能和资源支持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超声医学科教职工党支部组织医疗专家团队输出技术标准和专业医疗服务,在母亲节之际,奔赴河源市紫金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启了一场守护女性健康的义诊筛查之旅。这种三方联动、优势互补、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为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县域医疗帮扶提供了可持续的公益协作机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2022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35.72万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排第5位;我国甲状腺癌女性发病率为49.4/10万,位于女性癌症第3位。推动高危人群的规范化早筛早诊,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与动力,成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关键举措。
此次义诊活动开展乳腺、甲状腺及子宫附件的专项筛查,为200余名基层女性提供了精准的诊断服务。在甲状腺检查方面,依据TI-RADS分级,对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回声、形态、边界、钙化及血流等特征进行细致评估,精准捕捉每一个细微的异常。对于乳腺疾病,依据BI-RADS分类,从肿块大小、形态、钙化特征到血流信号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受检者提供合适的诊疗建议。特别纳入的子宫附件超声检查,针对基层高发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通过经腹与经阴道超声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筛查与评估,尽力检出潜在的健康隐患。
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在超声规范操作和鉴别经验方面的短板,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超声医学科教职工党支部持续开展党建品牌活动《超声技术下基层,党旗飘在家》,组织专家团队通过现场示教和跟诊指导,帮助基层医生掌握标准化操作流程;并结合具体病例实时解析影像特征与临床意义,帮助基层医生理解超声图像背后的病理机制,切实提升疑难病例的诊断能力,推动超声诊疗技术在县域医疗体系中的规范化应用。
当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限制,癌症防治阵线才能真正前移。作为这场公益行动的重要枢纽,理邦基金会将继续深化更完善的长效帮扶机制,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每一位女性在守护家庭的同时,也能拥有被温暖守护的健康未来。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