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科学技术馆感受科学奥秘,在虹桥公园、科学公园等自然风光里沉醉其中,在骑行道上感受“田园里的科学城”,在欢乐田园里观看夜空中的无人机表演……这个“五一”假期,光明创新打造集文化科技体验、生态风光、娱乐消费于一体的文旅消费场景,逛光明有很多“趣”处。
5月1日,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科学技术馆正式开馆。这艘承载着数字文明与创新未来的“大飞船”甫一启航,就成为大湾区新晋顶流。
开馆即出圈的深圳科学技术馆不仅带来了流量,也正在重塑光明城区价值与推动光明“科技+文旅+生态”的创新融合。“五一”假期,光明区丁财两旺,接待游客30.88万人次,同比增长78.28%。光明区旅游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82.31%。
“五一”假期,深圳科学技术馆人气爆棚。
科学如此好玩,“大飞船”启航即出圈
这个“五一”假期,许多市民游客的休闲旅游目的地选择了深圳。其中,位于光明区的深圳科学技术馆是“顶流”之一。 有多受欢迎?几个片段可见一斑:“五一”假期共有近15万人次入馆游玩;开馆前,不少市民已经开始有序排队等候入场,一开馆就秒变“科技乐园”;每天的门票一放出就秒光;首日开馆不到1小时,便已经有超2000人入馆;网友在社交平台赞叹“太酷炫了,根本玩不够!”“真的超好玩,我愿称之为知识性的游乐场。”……
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最新的城市级地标,如一艘“大飞船”稳稳落于光明区的中心地带。高颜值是科技馆带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建筑以自然形态为灵感,采用U型布局融合未来设计与生态理念,38米超高中庭构建立体叙事空间,外形宛如一艘停靠在未来港湾的“大飞船”,极具视觉冲击力与科技象征。
众多市民分享深圳科学技术馆超级大片,其中,最为震撼的是由9万多块异形多曲面不锈钢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等组成的金属幕墙,在不同天气、不同时段,随着光影变化,建筑会呈现出“变装”的视觉幻象,展现出十足的未来科技感。
外形高颜值,内设高科技。和传统科技馆不同,深圳科学技术馆设有四大常设展厅,950个创新展项,数量居国内科技馆前列。展馆内创新展项和互动展项占比均超过80%,打造了一批富有体验感、艺术性、震撼力的原创展项。
“这里不仅是知识展示中心,更是科学探索中心和科学教育中心。”深圳科学技术馆负责人介绍,深圳科学技术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展示主题,以“通信科技”为展示主线,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的主题探索与创新实践提供新思路。该馆融合科普教育与文化旅游,体现深圳城市特色,通过跨学科、展项群、主题式的展陈设计,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以场景驱动沉浸式展示与体验,为观众带来科技、艺术与文化交融的全新体验。
科学可以如此好玩:一层“科技影视体验区”,以时间为脉络,展示数字技术对影像的革新;二层“你好,世界!”展厅,可以看到世界是如何朝着“数字文明时代”前进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在这里变得可视化,市民可以沉浸式体验数字文明世界;三层“美好生活”展厅,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在交通、社区、家庭等方面,开辟数字化生活新路径;四层“智慧产业”展厅,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材料、设计新药物,打造智慧物流和灯塔工厂,展现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变革;五层“宇宙探源”展厅,聚焦大脑、基因、天文、航天等基础研究与前沿科学,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突破时空尺度,探索极微观与极宏观的世界。五层展厅打造了8个展区,整层楼的空间化作浩瀚宇宙,从宇宙起源为起点,游客在这里漫游太空,一路探寻宇宙和量子科学的奥秘。展厅内打造了多处模拟场景,宇宙空间站、火箭飞船、巨大星球、银河星云……
光明如此热闹,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均大幅攀升
随着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游客将目光聚焦光明科学城,光明该如何承接这一次的破圈流量?
赵先生一家在5月1日一大早便从龙岗慕名而来,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虽然不近,但能够第一时间感受科技魅力,他认为非常值得,并收获了更大的惊喜。“原来只是打算顺便走走光明,没想到光明变化这么大,此前通过网络看到的这些网红地标名不虚传。”逛完深圳科学技术馆后,赵先生一家顺便在光明游玩了两天,凤凰城商圈、虹桥公园、科学公园、迳口古村等地方令他一家流连忘返。
“五一”假期,光明区以科技馆开馆为契机,依托山水林田湖各类资源禀赋,打造“科技+文旅+生态”新模式,以“科学如此好玩,一起奔向光明”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吸睛又好玩的活动,为游客在逛完深圳科学技术馆之余提供了更多“趣”处:
深圳科学技术馆的“星际栈桥”,能量补给站「科学 好玩集了」热闹开市,配套光明城市生活指南——《来光明怎么玩 看这一张图就够了》,串联在地文化,开启“硬核科技+烟火气”的跨界体验,打造亲子家庭与科技爱好者的周末探索目的地。
虹桥公园这个假期访客量超过13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9.76%。“虹·青年妙会”推出四大疗愈板块,逾20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在虹桥湖畔夜色中看灯光与星空共舞。
来光明古村迳口赶一场市集,在迳口村800余年黄氏大宗祠前,赴一场舌尖上的时光盛宴,吸引外来游客5000余人次,通过融合“商文旅”激发消费新活力,生动展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热闹的“五一”假期结束,光明区文旅商数据也显得“热”气腾腾,全区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消费收入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经抽样调查测算,共接待游客30.88万人次,同比增长78.28%。光明区旅游总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82.31%。
区内大型商业综合体客流量预估1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营业额6759.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蓝鲸世界和万达广场位于凤凰城商圈,距离深圳科学技术馆只有2站地铁距离,此次五一假期也收获不少新客流。蓝鲸世界客流量4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0%,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万达广场客流量35.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1%,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增长9%。
城区如此city,打造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座科技馆开放,对于当地的意义,绝不仅是带来人流量那么简单。在城市的文化版图与教育体系中,科技馆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力。
从全国来看,作为国家科普服务核心阵地的科技馆,“含金量”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百家科技馆接待观众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生动注脚。
从光明来看,“大飞船”天然匹配光明,“高科技+高颜值”的特质十分契合光明科学城的城市气质。如何撬动并留住这波由深圳科学技术馆带来的超大流量,成为光明区重塑城区价值和打造城市IP过程中的重要命题。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的科学底色明显。近年来,光明区以科学底色涵养城市气质,致力打造科学与城市融合共生的生动图景,一大批能彰显光明未来城市形象、城市品位的高颜值项目拔地而起。既有蓬勃大气的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虹桥公园、科学公园(北翼)、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红花山体育中心等,也有小巧精美的月在庭、日熹阁等,成为近悦远来的打卡胜地。
坐拥这么多文旅资源、打卡胜地,光明区瞄准了新的愿景:聚焦培育文商旅科融合IP,让光明成为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以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为契机,光明区加快建设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就在科技馆周边,城市在自然中生长,让自然在城市中延伸。科学公园一期北翼已经开放,一期南翼正在建设中。4月26日,在深圳市科学技术馆开馆之前,光明区建成开放总长9.7公里的深圳科学技术馆骑行环线。光明区以骑行道为纽带,充分整合绿道、碧道、田园、公园等资源,营造以绿色生态为本底,打造多功能复合的运动场景、生活场景、文旅消费场景,实现“一条骑行道带活一个片区”的效果。
光明区还将贯通科学公园、凤凰城商圈、光明云谷、都市田园等活力片区,发掘迳口古村、公明墟、玉律温泉等特色资源,打造研学、赛事、演艺、文化、商务、康养“+旅游”消费IP矩阵,让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更丰富多彩。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