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一场以城市之名发起的阅读盛会受到人们响应,4月19日下午,由深圳出版集团、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香港出版总会联合主办,深圳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承办,《书都·走读深圳》杂志、香港《读书杂志》协办的“深港共读”之“三城书——如何阅读像香港这样的一本书”对谈活动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顺利举行。
“深港共读”之“三城书——如何阅读像香港这样的一本书”对谈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资深媒体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作家胡洪侠,文学评论家、香港浸会大学荣休教授黄子平,历史学家、澳门大学讲席教授王笛以“如何阅读像香港这样的一本书”为主题展开对谈,带领读者走进香港的 “字里行间”,感受城市的鲜活与厚重。
“翻阅”香港:以记忆为章节
“深港共读”之“三城书——如何阅读像香港这样的一本书”嘉宾对谈。
驶入一座城市有多条道路,阅读一座城市也是如此。香港,多元文化汇集之地,光辉岁月成就复杂的城市叙事。在打开这本 “书”之前,主持人李晓锋率先抛出一个问题:“香港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
对谈嘉宾黄子平。
在年近耄耋的黄子平眼里,香港是一本 “未完成的书”。黄子平1993年来到香港,与城市一同走向新世纪,知晓城市的过往。无数的讲述在前,他认为香港的故事依然没有穷尽,依然值得被书写、被阅读——“香港人需要从自己的角度再讲一次香港故事”。
对谈嘉宾胡洪侠。
胡洪侠长居深圳,带着“深圳眼”看香港:“1992年来到深圳之前,香港对我来说是一部武侠小说……来到深圳之后,香港对我来说是一本经济教材、一部现代城市读本,也是我经常翻阅的文学篇章。”他难忘金庸笔下的快意江湖,也喜读董桥流露的古韵浓酽,文学记忆观照香港的时代记忆。
对谈嘉宾王笛。
自成都迁居澳门的王笛留意市井,“我喜欢观看日常生活的细节”,他在街道的褶皱里探寻时光的奥秘:“香港虽然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但当我们真正走进那些小街小巷,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仍然保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人生活在城市之中,记忆是时代与地域的共同产物。黄子平记得幼时外公寄来的经油纸密封的猪油罐头;胡洪侠怀念“二楼书店”的旧时光;王笛对香港的最初想象来自宿舍里熬夜看的一本本金庸……个人记忆构成城市之书的章节。三位学者为在场观众提供一种线索、一种读法:阅读城市的过去和细节。
书写深圳:构建深圳文化的“纸上基因库”
“一个个体、一座城市、一个社会,其实都是一本‘书’”。在李晓锋看来,生活本身便是一种“阅读”,“我们既是城市的阅读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作为《书都·走读深圳》杂志的总策划人,他以行动论证言语——《书都·走读深圳》致力打造“一座城市的文化说明书” 。
主持人李晓锋。
《书都·走读深圳》是由深圳出版集团主管,深圳出版社主办的一本深圳在地文化刊物。杂志立足深圳、望向人们:张五常、聂震宁、李敬泽、王蒙、葛剑雄、徐扬生、郑永年、贾平凹、韩少功、何道宽、霍启刚……一位又一位大家学者参与有关深圳的书写;也走进城市深处——在村落里寻找传承的文明;通过 “深港共读”探寻湾区文脉。
杂志关注深圳的人与事,也探寻脚下一整片土地的因缘际会:
2024年4月,香港首个阅读日来临之际,《书都·走读深圳》策划了《何以“书”香》封面专题,回溯香港阅读的发展脉络,书香溢香江;冬去春来,《澳门的里子——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策划》挖掘澳门这座现代之城人文与历史的一面。2025年,叙述的版图再次延伸——《三城书》共写深港澳三地新篇。
活动现场。
纸页承载故事,到达远方;语言凝结思想,吸引人群。当《书都·走读深圳》以书为媒,以城市之名发起一场线下邀约,作者、读者应邀前来,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往期采访对象“雨果奖”得主海漄是其中之一,当他看向台上的时候,也在回望《书都·走读深圳》的目光。
《书都·走读深圳》容纳的,是深圳文化的“纸上基因库”。
走进三城:“三城书脉,一页知深”
“我和三位嘉宾通过文字有过多次深度的交流,但是面对面交流还是第一次。”主持人李晓锋在对谈开始之前吐露心声。而一开始,是《三城书》给了他们“纸上相逢”的理由。
活动现场。
深圳、香港、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为进一步推动三地文化交流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书都·走读深圳》杂志于2025年推出“三城书”栏目,特邀胡洪侠、黄子平、王笛三位学者执笔专栏。三位学者以深港澳三座城市为基点,以笔为尺,丈量城市文化的经纬;以书为舟,穿行于三城文脉之间。
活动现场。
纸页之上,学者以书为引,挖掘身处之地的故事:胡洪侠因《深圳日记》发出“你是谁?为什么来深圳?”的自我追问,引起一代深圳人的共鸣;黄子平借《香港指南》解读香港60多年前的城市横切面;王笛由《澳门史》《何以澳门》回溯澳门500年风云……当一期一会的“纸上相逢”演变为一场跨地域的聚会,他们以香港为例,为现场观众提供阅读城市的指引——“初读者如何阅读香港这本书?”
黄子平言语诙谐:“书山未必有路,学海真的无涯。既然闯进来了,你就走下去 。”
王笛再次传道授业:“什么是最好的自学方法?第一是阅读,第二是阅读,第三还是阅读。不管是做学术也好,还是了解一个城市也好,都是这样。”
胡洪侠的言语直接:“真正地阅读一座城市,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这个城市住上3个月。”
一场对谈,一次湾区文脉的共振。随着《三城书》持续深耕,他们的言语正在成为新的书写,传承的文脉演变为新篇章,构造湾区读者共同的精神家园。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