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夜外围市场影响下,A股三大股指4月23日集体高开。其中,沪指涨0.25%报3308.15点,深成指涨0.87%报9956.37点,创指涨1.14%报1950.44点。
从盘面上看,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固态电池、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跨境支付概念股活跃;黄金股大幅回调,医美、反关税题材走弱。
Wind统计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3469只股票上涨,1218只股票下跌,平盘有721只股票。
资金方面,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0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Wind数据显示,今日1045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35亿元。
两融方面,两市融资余额减少6.26亿元,合计17924.53亿元。
汇率方面,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2116,调贬42个基点。
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短期聚焦红利及内需方向,中期维度静待市场买点,择机布局新消费等
中信建投表示,市场对关税数字本身的反应淡化,关注重点聚焦至内需政策。由于3月和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表现较强,4月政治局会议预计以稳为主,但也不排除政策前置发力的可能性。预计4-5月后续政策可能以货币政策为主,5-6月有望看到更多财政政策发力落地,叠加90天豁免到期、联储议息会议等,6-7月尤其是7月政治局会议可能是更关键的时点。微观资金面仍有各方呵护,将对市场底线形成有力支撑,下行波动风险较为有限,从资金偏好来看,大盘价值风格更加占优。
短期聚焦红利+内需方向,中期维度静待市场买点,择机布局新消费、自主可控、AI、机器人等方向。行业重点关注: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
招商证券:市场明显缩量且业绩披露期临近尾声,指数选择突破式上行的概率较大
招商证券认为,当前市场在“平准”力量的作用下行风险可控,在市场明显缩量震荡且业绩披露期临近尾声,指数选择突破式上行的概率较大。一季度经济数据改善且后续仍可能有进一步政策加码对冲外部冲击的背景下,最终今年总需求稳中有升的概率比较大,企业盈利有望稳中有升。股票市场方面,核心指数再度出现了“平准式”走势,多次出现尾盘宽基指数ETF放量,推动指数回拉收红。往后看,在ETF维护指数稳定的背景下,A股下行风险可控,上涨有空间。
光大证券:沪指强势8连阳,继续强化抱团的预期,热点轮动的风格大概率将延续
光大证券表示,展望后市,沪指强势8连阳,继续强化抱团的预期,接下来有望延续涨势;同时,热点轮动的风格大概率将延续。方向上,建议关注商业航天概念。2025年中国航天大会将于4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召开,或将刺激商业航天概念的炒作。
市场要闻
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
据新华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2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此外,报告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较1月预测值低0.9个百分点,在发达经济体中下调幅度最大。报告认为,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贸易紧张局势以及需求势头减弱为预期目标下调的主要原因。
4月以来,外汇市场交易保持平稳
4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2025年一季度外汇收支形势答记者问。李斌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保持相对稳定。截至4月21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CNY)为7.288,较2024年末升值0.1%。4月以来,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与4月3日美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前的水平大体相当。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属于市场正常变化,也反映了经济基本面对汇率的支撑作用。“4月以来,外汇市场交易保持平稳,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银行结售汇呈现小幅顺差。”
国开行一季度发放基础设施贷款3691亿元
记者22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以来,国开行强化职能定位,支持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今年一季度发放基础设施贷款3691亿元,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稳步提升。据介绍,国开行一季度发放的基础设施贷款重点支持了交通、能源、水利、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领域发展,有力服务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国家开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主责主业,结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完善覆盖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产品体系,为加快构建先进适用、系统完备、集约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贡献力量。
(综合来源:澎湃新闻、新华社、腾讯自选股)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