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福田,小学生的英语课堂能多少种可能?
走出校园探秘城市地标建筑,亲手制作有声立体故事书,搭建生态工程塔,亦或是跨越学科壁垒参与讨论深圳的科技、生态、文化议题……记者从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了解到,十年来,一场融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英语教育的创新实践正在福田区小学英语课堂中生动展开。通过“童声英语·中国故事——具身读讲‘春天的故事’”特色模式的构建,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内涵,树立起文化自信。
福田小学生制作英语有声故事立体书作品内页
“每个学科都应有其特有的学科路径,最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据该特色模式项目主持人、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孙艳介绍,长时间以来,学生们接触到的英语材料多以西方文化背景为主,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不够丰富等问题,成为了她在教研工作中着力解决的教学痛点。针对这一英语教学中潜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起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成为了课题的落子之处。
童声英语中国故事小达人
孙艳说,若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化实践的重要性,或将导致学生缺乏把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因此,立足于深圳城市发展和本土人文,各个领域的文化资源被有机融入福田区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实践。“例如,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对黑脸琵鹭的保护举措,大梅沙海洋资源的保护案例,福田龙舟赛的热闹场面,都可以是孩子们展开英语学习的议题。它们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以童声说英语,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精神。”
学生们实地参观深圳地标建筑
孙艳介绍,十年来,从散点探索到全域推进,从“趣讲家事”为切入点,到聚焦“国事”主题,再到形成“导讲天下事”的体系,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切身体验”的英语读讲学习方法,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强化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在福田区文天祥小学,这所以“养浩然正气,立君子威风”为校训的小学每学期都会举行校园英语周活动,并自主探索形成了多部故事系列,每届校园英语周,孩子们都能获得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的英语表达议题,并以戏剧配音表演、诗歌朗诵制作立体故事书、制作艺术品等方式呈现,热闹非凡。
文天祥小学学生搭建深圳地标建筑
据文天祥小学副校长田青介绍,该校英语教学将中国文化有机融入各个教学单元,以深圳城市空间为真实课堂,跨学科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象化为可体验、可探究的英语学科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特色模式的推动下,该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项目《萌绿行动-气雾栽培系统》获评广东省中小学项目式学习案例征集活动“二等优秀课例”,还被选送到芬兰LUMA StarT参赛,获全球前十提名奖,在海外平台宣扬了中国的环境保护理念。
文天祥小学学生用英语介绍“萌绿行动——气雾栽培系统”
田青说:“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们能够逐渐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将中华文化生动展现给他人,甚至在国际交流中传扬中华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课程的实践也促使教师们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采用项目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链接,学创结合,提升了专业素养。”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展开英语项目式学习
文天祥小学学生展开中华传统故事书制作讲述
据介绍,在这一模式引领下,目前福田全区已有75所学校整体实施,开发了10个系列课程故事集,累计形成60多节经典课例、200多个原创绘本、600多个教学视频,覆盖 “我的高铁之旅”“外教讲述深圳故事” 等主题,还与美国等6个国家1200多名师生开展国际交流近30场次,实现了“国际交流”和“课程育人”的双向奔赴。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