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深度 | 硬核“圈粉”,解码赴杭州招聘背后的促就业密码

东莞+ 范德全
04-21 17:39
摘要

活动单日吸引超万名求职者,收到超2万份简历,达成2400余份就业意向

四月西湖柳色新,湾区赴杭觅菁英。4月19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内人潮涌动,来自广东省的“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登上了长三角的焦点舞台。

683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领军企业、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携2万多个高精尖岗位齐聚西子湖畔揽才,活动单日吸引超万名求职者,收到超2万份简历,达成2400余份就业意向,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搭起了人才交流的桥梁。

这场跨越珠江与钱塘江的“湾区之约”,不仅是“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求贤若渴的直观体现,更折射出广东助力大学生就业的系统性方案——将长三角“人才高地”与广东“智造高地”深度结合,以湾区智慧助力青年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

粤聚英才:借力杭州向全国人才发出邀约

在广东人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展位前,董事长赵媛展示着公司的救援机器人。这家2024年5月在东莞注册成立的初创型企业,主要定位于全球应急救援领域的机器人集群。该公司在杭州站招聘活动开放5个岗位,需求10名工作人员,以平均薪资50万元—80万元的市场定价,折射出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迁中的人才价值跃升。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广东将就业工程从民生保障维度提升至发展引擎高度的战略重构。

作为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广东在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上勇挑重担,肩扛重责。青年群体是未来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广东想方设法解决好青年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青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合自身定位且薪酬具备竞争力的岗位,有助于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近年来,广东、东莞将就业工程纳入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将稳就业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优质岗位。

就在今年年初,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冲锋号,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开展“2+N”重点招聘活动。

3月16日,广交会展馆“史上最强春招”更是吸引了全国12万名求职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强市的东莞,也在这次招聘活动上携1100余家优质企业、2.2万个高薪岗位惊艳亮相,其中46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现场设展,提供2457个优质岗位,向全国英才发出制造业名城的诚挚邀约。

时间刚刚过去一个月,“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引才列车”就北上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彰显出广东借力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科研人才优势,抢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决心和信心。现场109个百万年薪岗位的集中释放,更释放出“广东智造”向价值链顶端攀升的迫切需求。

本次招聘活动为何规模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盛?

答案是作为杭州站招聘主力军,东莞产业配套链条完善,拥有34个工业大类、6万多种产品的制造能力,产业链响应速度惊人——“早上发布需求,下午打出样品,一周内量产”。

东莞是先进制造的基地,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一部“东莞造”,拥有华为、OPPO、vivo等行业龙头,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超万亿。东莞还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松山湖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汇聚了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国之重器”,打造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可以说,本次招聘活动东莞实力和诚意兼备,充分展示了人才成长发展的空间。正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助理、人才人事管理部部长程戈岚现场的引才豪言:“只要你足够优秀,我们不限岗位。”

硬核揽才: 2万+高精尖岗位实力“圈粉”

本次招聘盛会,683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领军企业、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共提供2万多个高精尖岗位。其中,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作为全球第四大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装置,现场招聘3个中子谱仪科研岗(博后岗),年薪43万元-50万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阿秒科学中心招聘2名超快科学理论计算研究员,年薪50万元-70万元;东莞教育系统携945个优质岗位面向全国招贤纳士,特别推出30个百万年薪岗位,其中东莞理工学院领军人才岗年薪最高可达130万元。

东莞以“科研重器+智造天团+教育主力军”引才矩阵实力圈粉长三角青年。“产学研”协同引才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东莞产业升级的雄心壮志——大科学装置建设需要高端科研人才奠基,34个工业大类的数字化转型将催生大量智能制造岗位缺口,大规模高校建设行动正在布局创新网络。

“我们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企业家战略眼光的人才,希望让松山湖实验室的样品,变成广东企业的产品,再升级为影响世界的商品。”程戈岚在现场说,这次松山湖实验室拿出了最好的岗位,希望引进一些顶尖学术的带头人,包括金属材料、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待遇开出了百万年薪,而且上不封顶。

在科创湾区和智造湾区展示区,应急救援机器狗的矫健身姿与阿秒激光装置的精密模型同台竞技,构成了“硬科技+智造力”的立体图景。广东人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以80万年薪签约两名浙大博士,揭示出大湾区企业产业升级的深层逻辑:借助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人才优势,结合东莞供应链优势,与高校合作推进创新应用落地,将研究成果突破转化为前沿产品。

本次招聘活动,东莞充分展示了自己是各类人才就业创业、追梦圆梦的发展沃土,向江浙沪乃至全国、全球人才释放出东莞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珍爱人才的“引力波”。

花式“整活”彰显揽才诚意——“东莞大道”沉浸式主题展区寓意广东到杭州的1200公里距离,讲述粤浙一家亲、杭莞双城的发展故事;莞香、莞草编织和东莞潮玩实力圈粉江浙沪Z世代;东莞企业现场“撒糖”,让求职者充分感受到东莞的包容与热情。

真金白银爱才引才育才——可享最长15天免费住宿、最高1.8万元的租房补贴,可获最高100万元的青年创业补贴,最高200万元的生活补贴,最高500万元的购房补贴,最高800万元的科研资助。

科创高地成吸才“强磁场”——散裂中子源科研重器现场展示,人工智能产品与求职者互动,莞产机械狗与专业舞者同台斗舞,让现场的求职者们直观感受到东莞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硬核实力。

粤见未来:选择大湾区就是选择未来

无论是覆盖新材料、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多个前沿赛道的岗位矩阵,还是展区内亮相的散裂中子源BNCT装置、先进阿秒激光模型,杭州站招聘岗位释放出了“选择广东,选择东莞,就是选择未来!”的强烈信号。

2万+高精尖岗位搭建的不仅是人才流动的桥梁,更是广东在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支点。在这片改革热土上,每个选择湾区的追梦人,都有机会圆梦。来这里将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整场招聘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年才俊来求职,招聘成果丰厚:当天接收简历破2万份,达成意向2400余个,其中不少是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名校。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广东、东莞用齐全的工业大类构筑了“产业雨林”——东莞已形成了从技术创新到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的完整企业育成体系,大疆创新、宁德时代、小天才等知名企业都是在东莞孕育初创。

招聘现场,海归博士王巍与大湾区大学(筹)达成了意向签约。王巍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工作,目前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研究方向融合了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的交叉领域。

“东莞正处在转型期,提供了大量机遇,大湾区大学(筹)的开放性平台能整合不同学科资源,能为量子计算、基础研究等学科提供发展土壤,还可以和港澳高校合作,环境非常适合科研。”正是大湾区的潜力,让王巍意向签约大湾区大学(筹)。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王健欣博士成功签约东莞市人民医院。王健欣的研究领域是呼吸病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耐药机制突破。她签约的是东莞市人民医院专职科研型博士后岗位,属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胡国栋主任团队,该团队聚焦于肺癌CAR-T突变及耐药机制研究,致力于攻克肺癌耐药难题,为治疗提供新方案。

“正是岗位和我的学术背景高度匹配,能延续此前的科研积累,我才选择签约了。”王健欣说。

“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我希望能够借助大湾区的发展,让自己的医学梦想和湾区未来深度交融。”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医学博士贾晓雄在招聘现场如此说。

现场人才供需对接火热的背后,是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和“湾区机遇”双方奔赴,招聘活动的所在地杭州是“数字创新”高地,东莞则以“先进智造”著称,两者在产业和人才方面具有天然互补性,在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人才协同”,将催生跨区域创新的化学反应。

招聘活动的影响充分显示出东莞、大湾区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从科研重器的创新平台到智造名城的产业沃土,从百万年薪的硬核实力到潮玩非遗的年轻活力,东莞与大湾区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蓬勃向上的机遇,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吸引百万英才共聚南粤、逐梦未来。

放眼南海之滨,这里正在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目标和智慧,展现促就业的广东实力和担当。

(作者:范德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