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文旅”玩出新花样:一杯啤酒带来产业浪漫与文旅烟火气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文 刘钢/图
04-18 18: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华润啤酒总部大厦通过竣工验收

宝安的尖岗山下,一座形似巨型啤酒罐的摩天大楼正悄然改写城市的“产业+文旅”版图。近日,华润啤酒总部大厦通过竣工验收,这座以酿造罐为灵感、高188米的建筑,不仅是啤酒产业的“垂直粮仓”,更成为“啤酒+文旅”创新模式的灯塔。与其相伴的“雪花啤酒小镇”,以沉浸式酒文化体验为纽带,将工厂变为开放式街区,让工业与旅游、传统与未来在此交融。

深圳金威啤酒厂的旧厂房变身华润雪花科创城。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工业遗产的浪漫转身

“一壶浊酒喜相逢”,深圳金威啤酒厂的旧厂房变身华润雪花科创城。曾经的工业遗产,通过“工业遗存活化+科创赋能”的巧思,化身为集总部大厦、精酿工厂、博物馆、研发中心于一体的产城综合体,勾起多少深圳饮者的回忆。

这一转身,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产业逻辑的重构。

深圳金威啤酒厂的旧厂房变身华润雪花科创城。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传统酿造车间被赋予文旅基因:精酿工厂的透明生产线让游客目睹啤酒诞生的奥秘;啤酒博物馆以沉浸式展览讲述千年酒文化;博物馆广场的历史遗迹打卡点,则将工业记忆转化为文化符号。

精酿工厂年产能10万吨,预计年产值破百亿;研发中心吸引全球啤酒工艺人才;总部大厦则成为跨国合作的“指挥舱”。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项目通过“啤酒+科创+文旅”的复合模式,激活了片区经济:周边商业地产价值攀升,餐饮、酒店、会展等配套产业顺势崛起,形成“以一杯酒撬动一座城”的乘数效应。

“这不是在拆除工厂,而是在酿造新的人间烟火气。”有旅游业人士评价。

文旅为产业“提鲜”

“绿蚁新醅酒”,酿酒是工艺、是文化,更可变成旅游元素。

据了解,雪花啤酒小镇不卖“工业流水线的标准品”,而是以“鲜酿”为卖点,打造从麦芽到酒杯的全链条体验。游客可参与精酿工坊的手作课程,调配专属风味的啤酒;在研发中心见证物联网技术如何优化发酵工艺;甚至透过AR技术,穿越至古代酒坊,与杜康“隔空对饮”。这种“可触摸的产业文旅”,让冰冷的生产线变成有温度的故事场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工厂变街区”的开放式设计。120余家品牌入驻的啤酒小镇,将酿造车间与商业空间无缝衔接:酒吧与发酵罐比邻而居,餐饮区飘散着麦芽香气,博物馆广场的夜间灯光秀与精酿啤酒的泡沫共舞。

“雪花啤酒大厦”的地面,不少商户已经装扮好自己的领地开始营业。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这种“厂中有街,街中有厂”的布局,打破了传统工业区的封闭性,让产业与生活“同频共振”。

持续释放旅游消费新潜能

酒香引凤筑新城,华润雪花科创城将并非孤立的地标,而是以啤酒为媒介,串联起智能制造、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的产业链条。

刚刚结束的全市加快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挖掘深圳在区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科技、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前沿诸多方面资源,打造具有深圳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深圳旅游永远要走创新之路。

“雪花啤酒大厦”的地面,不少商户已经装扮好自己的领地开始营业。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近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聚焦“科技+文旅”,发布以“漫游深圳 智游湾区”为主题的五一、端午及暑期旅游促消费热点活动。未来数月,市民游客不仅将迎来深圳科技馆开馆、K11 ECOAST滨海文化艺术区等重磅旅游新场景开业运营,深圳还将举办首届未来旅游大会等多项重磅活动。

放眼2025年全年,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深圳湾文化广场等全球瞩目的文旅项目开放在即,改革开放、工业科技、湾区联游、低空观光、数字旅游等特色旅游新业态精彩纷呈,碰撞出“科技+文旅”“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都将更加凸显深圳独特的城市文化

当工厂成为街区、酿造车间变成博物馆、工业遗产化作文化符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建筑的竣工,更是一种城市发展范式的创新。或许正如啤酒的酿造过程——麦芽需要时间发酵,城市也需要耐心等待产业的蜕变。而深圳,正以这杯“文旅精酿”,敬未来,敬生活,敬每一个为城市添彩的平凡时刻。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文 刘钢/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