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理遇见家事:一场听证会的三重角色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 通讯员 黄慧
04-18 09: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不断深化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切实促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促进矛盾化解,根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的要求,近日,南山区检察院决定就“祝某申请民事执行监督案”召开公开听证会,围绕该案的事实认定问题,听取听证员和其他参加人意见。

本次听证会由南山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伟主持,深圳市人民监督员陈树深、南山区政协委员张趁利、南山区检察院听证员李凤鸣受邀担任听证员,案件申请人、其他当事人及承办检察官团队参会。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就该案基本情况、争议焦点及检察机关审查认定事实进行阐述,并就本次听证会具体听证事项进行说明。申请人陈述了监督请求及理由,其他当事人提出监督意见。

听证员围绕案涉《和解协议》标的物性质、履行情况、法律适用等问题抽丝剥茧进行提问,引导各方厘清事实、阐明法理,并经评议形成意见。三位听证员一致认为,案涉《和解协议》尚未履行完毕,不应支持申请人的监督申请。

听证会临近尾声时,孙伟副检察长作出总结发言,充分肯定了听证会的积极意义,并强调检察机关不仅是案件监督者,更是调解员、亲情修复师,在司法履职过程中:

要以“法”的刚性守护公平正义。检察机关办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本案中,《和解协议》是否履行完毕的关键在于标的物是否符合约定,听证员通过专业评议,明确了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尚未履行完毕,为案件处理提供了坚实支撑。检察机关将以此为基础,依法公正作出决定,既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保障被执行人的正当权利。

要以“理”的智慧化解矛盾纠纷。每一份判决都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每一次执行都关乎百姓的生计与尊严,本案中,申请人因经济困境陷入执行僵局,其他当事人则认为房产价值不符主张权益,双方的诉求均需得到尊重。检察机关在审查中既要查明事实、辨明是非,也要关注当事人的实际困难,努力寻求利益平衡点,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要以“情”的关怀彰显司法为民。双方当事人系堂兄弟,却因一纸协议多次对簿公堂,亲情关系在利益冲突中几近破裂,孙伟副检察长建议,司法办案中应为当事人搭建亲情对话平台,既要解开案件的“法结”,更要助力化解亲情的“心结”,在守住法律底线的同时传递人性温度,真正让司法既有雷霆之力,亦怀星火之暖。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 通讯员 黄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