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依托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南门里片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以保护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为牵引,统筹文旅商贸融合发展,全力打好美食牌、文化牌,因地制宜创新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推动解放路、打铁街、南门大街等多条历史老街重焕新生,成为商贸旅游的网红地和文化展示的新橱窗。
棉湖镇建制始于宋,兴盛于明清,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中心镇、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人文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在这里,榕江南河孕育了棉湖“千载商埠”。伫立在沿江路的船运码头,一边是夕阳下波光粼粼的蜿蜒河道,一边是骑楼林立的解放路老街,当年货如轮转、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犹可追忆。从这里走进解放路步行商业街,骑楼拱廊下商铺林立,历史遗存与现代元素融合共生,街道两旁悬挂的红灯笼随风轻摇,连片的非遗展示馆传递着古镇的浓郁文化氛围,各色美食散发着扑鼻的香味,正是老街小巷特有的烟火气。历经沧桑变迁,古老解放路如今以新的姿态实现老街新生、古镇重光。
一组数据也许更能具体说明这个新晋的网红街区有多火爆:2025年春节期间,解放路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营业面积仅40多平方米的特色商铺“老式卵清糕”八天营业额达10余万元,营业面积仅50多平方米的“新寨脚糯米饭”年营业额超60万元。解放路沿街铺面租金由原来的400-800元上涨至1000-2400元,实现了传统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实在是太火爆了,队伍排得很长,要等一个半小时才吃得到。”在解放路经营棉湖特色美食卵清糕的店主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排队的其实不止他一家,整个街区都是人气爆棚。他感慨地说,政府部门搭好了平台,我们商家才有这么好的生意可做。
同样是在解放路,一家名为“茶户口”的铺面经营者对记者说,从去年开店到现在,最大变化就是街道变美了,人气变旺了,生意也变好了。加上政府通过在节假日举办各种非遗表演,吸引游客来打卡拍照,市民游客在街区停留的时间长了,商铺的营业额也跟着涨了。
揭西县棉湖镇人大副主席吴妍苹介绍说:“我们通过探索‘美食+非遗+旅游’的模式,积极导入、丰富街区业态,保留原有21家老字号商铺,引入移动小木屋售卖揭西‘地标’美食和特色农产品,利用公产房引入春卷、糯米饭、无米粿等棉湖特色小吃以及英歌、木雕、竹编、金狮等非遗文化展馆,着力打造粤东千年潮风客韵、原味市井生活的深度休闲体验地。”
棉湖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取得明显成效,让经典老街焕发新活力,既得到了市场各方的认可,也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在解放路的棉湖木雕工艺馆,各式各样的木雕作品琳琅满目。中国工艺美术师林养武告诉记者,上个月省、市领导曾来这里参观考察,勉励他要把非遗文化传承好,把木雕技艺发扬光大,这让他备受鼓舞。他说:“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提供场地让我们在这里展示木雕技艺,促使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向广大市民游客展示棉湖的特色文化。”
谈及包括解放路在内的南门里片区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吴妍苹表示,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当地以规划引领夯实基底,以机制创新撬动资源,构建起“政府主导、央企助力、群众参与”多元协同建设机制,凝聚多方合力,破解了发展瓶颈。
南门大街是一条与解放路“T”字形相连的老街,这里同样是店铺林立,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应有尽有。南门大街的焕新,正是当地坚持“规划先行+多元投入”生动范例。记者了解到,棉湖镇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牵引撬动作用,探索形成“1+1+N+X”多元投入机制。近两年政府主导投入,统筹专项债、驻镇帮扶等各类资金约2.4亿元用于典型镇规划建设,包括统筹专项债资金3300万元实施解放路老街改造工程;还引入中铁建投资1.5亿元,实施棉湖镇沿江路、南门里特色街区改造等4个助力项目建设等。
在南门大街一家棉湖特色美食店,年轻的陈先生接过父辈的手艺正熟练地操持着锅灶。这家店铺原本就是他们家的祖屋,南门大街改造一新后,这里的经营环境更好了,陈先生对传统美食进行了一些改进创新,并打算申请注册商标和非遗项目认证,年轻一代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传承下去,为棉湖古镇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