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剧场”最后的底牌,来了!
第十放映室
2020-09-23 15:09

宁理饰演的瘦弱男子,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挤进人潮涌动的地铁站里。镜头拉近,他的额发都被汗水浸湿成一绺绺,紧贴着头皮。再看他神色慌张,眼神也躲躲闪闪。有经验的人一瞧就知道:这人铁定有鬼。果不其然,被安检拦截的前一秒,他拔腿就跑。

他边跑边挥舞着手中的遥控器,大喊:“我这有炸弹!”话音刚落,围观群众就像炸开了锅似的,四处逃窜。现场秩序瞬间乱成了一锅粥。经过一番艰难的对峙,神秘男子总算被制服。赶来的防爆专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准备拆弹。骇人的是,众人发现里头藏的不是炸弹,而是一具尸体……

短短几分钟,故事就集齐了悬疑剧的高能要素,留下无限遐想。到底是什么人,胆敢在地铁里抛尸?凶手和受害者之间又是何等的深仇大恨?《无证之罪》里的“李丰田”果真要坐实“反派专业户”的名号了么?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果断入坑了——《沉默的真相》。

细心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海报右上角的logo。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本剧的战略地位变得尤为特殊。对于“迷雾剧场”而言,《沉默的真相》不仅是真正的压轴作,更是仅剩的底牌。如果炸场失败,这块国产悬疑厂牌将沦为“哑炮”;对于观众而言,它的成色决定着延续整个夏天的期待,是否值得。好在,本剧默默用9.2的高分做出了回应。

世上从来没有毫无由来的爱恨,也不会有从天而降的馅饼。所以你八成想问,它到底何德何能?

答案是,除了卡司阵容豪华之外,本剧最大的底气在于“出身”。剧集改编自紫金陈的小说《长夜难明》。它既是作者职业生涯中的口碑Top1,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在被迫“缩圈”,求生欲满满的业界看来,这个涉及“官商勾结”、“权色交易”的故事显得尤其敏感。不止是从业者,连读者都在评论区里开启了自我审查式的褒奖:

除了把握尺度,原著改编的难度还在于多重时空的呈现方式。2010年,江潭市刑警队长严良(廖凡饰)在追查“地铁抛尸案”时,发现死者与嫌犯的关系非同寻常。顺着蛛丝马迹,他很快翻出一桩牵涉甚广的陈年旧案;2003年,时任平康县检察官的江阳(白宇饰)忙于搜集证据,想替冤死的大学同学侯贵平翻案。翻案过程中,他与当地的刑警队长李建国,展开了一番正邪博弈;2000年,亲眼目睹学生丧命却无力挽回的侯贵平(陆思宇饰),在悔恨与愤怒中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临死前,他悄悄留下诸多线索与谜团,从而为整个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契机。以上案件环环相扣,而且互为因果。对此,有人形象地做出了比喻:套娃。

剧中,三条时间线走的是交叉叙事的路子。如果是非原著党,光是捋清线索、人物关系、前因后果,恐怕就得费点时间。况且,小说里可以随着人称的转换,任意切换视角。但落实到剧情的推进,却不可能这么任性。为了兼顾效率与观感,使故事不至于显得杂乱无章,主创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和交叉剪辑。尤其是部分镜头的衔接,甚至营造出了跨时空对视的错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角三人同时回眸的平行剪辑。光明与黑暗,绝望与希望,陌路与坦途。暗藏玄机的打光,提前昭示着人物的命运。一切诚如预告片所说,“在三个时空里,他们都选择了向前。”

刚刚揭开冰山一角的侯贵平,正在日历前踌躇。即便身处于光天化日之下,上帝视角全开的观众还是能get到——他即将被黑暗吞噬。路灯下的江阳,被晦暗的光线所笼罩,暗示着他将踏入漫漫长夜。在警署里整理头绪的严良,整张脸几乎被阴影覆盖——要想迎接希望的曙光,就必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原著的画风、制作班底的创作风格,往往决定着剧集的底色。相比起《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整体风格显得朴实沉稳。一来,没有太多的隐喻和寓言。二来,没有诡异的片头动画与“阴间配乐”等视听元素。这意味着,它缺少暧昧的解读空间,也少了些全民解谜的参与感。剧中所能用来征服观众的武器,仅剩下“故事”和“人物”。

每起冤案背后,大多有个坚持上诉,不肯放弃的家属,专业律师管这叫做“滚钉板”。光看字面意思也知道,“滚钉板”绝不是什么轻松的好活儿。在全国瞩目的“张玉环案”中,多年来替他四处奔走、递诉状、聘律师的是哥哥张民强。侯贵平案中,舍得一身剐也要坚持诉冤的人正是江阳。

与想象中的“孤胆英雄”不同,他开始只是一腔热血的理想主义者。但法律专业出身的他头脑清醒,做事讲究权衡利弊,同时又是一个务实主义者。

因而他答应替侯贵平翻案,初心也不仅仅是捍卫正义。当侯贵平生前的女友李静(谭卓饰)表明来意时,两人的表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个满脸轻松,另一个无比凝重。直到女友准备翻脸了,他才勉为其难地点头。

当他正式接手此案,才明白这潭水到底有多深:验尸报告被篡改,当事人被收买,线索被掐断。原先经办此案的刑警队长李建国更是没安好心,总在敷衍了事。别说查案过程处处碰壁,就连重新立案都成了难题。

如此看来,当中的利害关系,的确不是他一介检察官就能承担的。那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向来理智的江阳,当然萌生过退意。“火锅三兄弟”的陈明章和朱伟,也多次劝他放弃。促成他转变的契机,则是个人对抗官僚体制时的绝望与无力。越靠近真相,他就越是体会到个人的渺小。

每当案情推进到关键点,就必定有人抢先一步,销毁证据——诬陷侯贵平强奸的丁春妹,说出真相之后惨遭灭口;正准备招供的黄毛,被闻讯赶来的李建国拦截了;负责杀人灭口的王海军,也死于胰岛素注射;就连江阳本人也被诬陷索贿,入狱三年。这道官商勾结的“铁壁”,撞得他头破血流。

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对此,故事里设置了不少对照组。急于拿到封口费的王海军家属、身居高位却选择明哲保身的吴检、为了利益出卖灵魂的李建国。甚至,还有把“注意安全”挂在嘴边,懂得知难而退的陈明章。他们有的是贪图一己私利,有的是考虑到家人的安危。多年前,在侯贵平遇害之际,有人偷偷递交了份关键线索给吴检。但他没有向上呈递,而是保持沉默。

直到江阳出狱,良心不安的他才终于吐露真相,把线索转交给了对方。面对江阳的诘问,吴检只得愧疚地低头,哽咽道:对不起,我根本就没有你当时的勇气。

从宣判死刑到改判无罪,张玉环案这场诉讼马拉松持续了整整27年。从含冤而死再到沉冤昭雪的大结局,江阳献祭了人生中最美好的7年。

在公权力面前,他们脆弱到毫无招架之力。为了试图翻案,江阳一行人付出了惨烈的代价:金钱、青春、前途、自由等等;在命运面前,他们却又如此坚韧。为了追求心中的公理,他们拒绝投降,而是坚持到最后一刻。尤其是江阳,他选择以身殉道,用最决绝的方式召回司法公正。真相,终于不再沉默。

尽管有《隐秘的角落》珠玉在前,对于主创团队能否把握好改编火候,我还是存了几分担心。不过担心的倒不是魔改剧情——如你所见,剧本的脉络相当清晰扎实。而是能否改善原著中干瘪单薄的人物形象、突兀的性别刻板印象,使之变得血肉充盈。

不瞒你说,我原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本剧很可能会重蹈《在劫难逃》的覆辙,变成“干货满满”的“硬核推理剧”。好在,最后的呈现效果还是超乎预期。张弛有度的多线叙事、像模像样的群像戏,有力地撑起了整部剧的骨架。

剧里,卡恩集团一直在利用权色交易,来巩固自己的商业地位。李建国和小混混黄毛,则是卡恩集团的看门狗。一个帮忙掩盖事实,另一个帮忙物色合适的对象。比如,小镇上那些心思单纯的学生和纺织厂女工。这天,一直被逼迫和催促的翁美香本来打算让侯贵平出手,帮忙甩掉黄毛。急着赶回镇上的侯贵平,无视了她的求救信号。于是,黄毛当着侯贵平的面,带走翁美香,把她交给了权贵。

我还记得《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备受煎熬的思琪曾和伊纹姐哭诉:“我宁愿做个媚俗无知的人,也不想看过世界的背面。”是啊,如果有的选,谁不想做永远蓬松柔软的棉花糖少女。可事实上,世界的背面不会放过任何人,除了“阴影”本身。后来,深感绝望的翁美香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咽下了这个世界对她的伤害。

得知真相的侯贵平痛苦地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眼神。”被“愧疚”唤醒的良知,促使他化身为暗夜里的一盏孤灯。闪烁微光的同时,也照亮了更多黑暗。

小说里,严良只是个负责穿针引线的功能性角色。除了身份背景,他的情感经历几乎一片空白。剧里,他变成了冰凉却有温度的人。外人眼中,他办案能力突出,是专案组钦点的天选之子。另一层真相是,人到中年、妻离子散的严良活得分外孤独。破案,成了他仅剩的生存动力。

最让人心酸的的,是他逮捕朱伟时的自白:“除了我兄弟刘明洋,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着。”哪怕身处绝境,朱伟也有互相依偎的同路人。相比之下,不被他人接纳的严良,却只能和精神失常的前队友聊天。绝大多数刑侦剧里,警察和罪犯之间仅有“猫和老鼠“式的对立关系。偶尔,也会有像《心灵猎人》这类剧,带来更进一步的探讨: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而在《沉默的真相》里,孤独的警察和孤注一掷的罪犯,却滋生出了微弱的共鸣。而这种共鸣,恰好就是法理与人性之间的缝隙。

另外,本剧还新添了一条记者张晓倩(黄尧饰)的原创支线。原本,我以为这是在效仿《我们与恶的距离》。试图通过引入“媒体监督”,与“公检法”、“个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直到大结局,我才发现这是条埋伏多年的“引线”。她的存在,既是江阳等人的希望,也是罪恶留存于世的证据。顺便,也给剧情反转留足了空间。

▲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咱就不剧透咯“夹带私货”,这是人们用来指责编剧的惯用理由。在我看来,“私货”其实是“自我表达”的别称。而创作者,总归会有表达欲。就像原著作者紫金陈在微博坦陈,《长夜难明》是他所有作品中唯一能体现个人价值观的独苗。正是对外输出的执念,让他甘愿扛下翻车的风险。“我很不确定这个故事是否会受市场认可。”“虽然爱钱,但是我从事写作,多少还是有点精神追求的。”

剖开《沉默的真相》外层紧实的“瓤”,里头还藏着更隐秘的“籽”:钱权共谋、底层失语、公权力对个体的绞杀、利益对人性的腐蚀。所以与其说这是个简单的“勇者斗恶龙”,亦或理想主义者对抗黑恶势力的热血故事。倒不如说,它是部低配版《官场现形记》。它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不可见的“权力”是如何被彰显,又是如何渗透进生活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比如,江阳和李建国的第一次正面battle的对手戏。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打官腔。虽说内心既不屑又窝火,但嘴上还是不忘恭维一番。为了显得事出有因,江阳还特意编出借口,说是侯贵平家属要求立案调查。

而李建国呢?看似有理有据,实际却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就差没直说:“你小子算哪根葱?”

明面上,两人一团和气、进退有度。然而,我却仿佛看到了无形的刀光剑影闪过:迂回、客套、假笑、指桑骂槐,双方愣是没嘴软。一个是笑面虎,表情淡然随意,说出来的话却直指要害。另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空有蛮劲,可惜输在沉不住气。最后,笑面虎拂袖而去,只留下江阳在原地气到跳脚。

一场文戏,先是揭露了两人的道行高下。再者,也赤裸裸地戳穿了官僚主义的虚伪。不仅如此,“官位比拼”还代替“理性思维”,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江阳被李建国怼回来,忙不迭地跟人抱怨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咱俩明明平级,他凭什么跟我拽?

很显然,相比起程序正义,级别够不够才是关键。起初,陈明章完全不看好江阳,认为他的胜算不大。毕竟,他的职位和资历就摆在那儿,摆明了斗不过地头蛇。直到听说吴父是副检察长,原本讳莫如深的陈明章才终于松口,表示愿意提供验尸报告。

“官位大小”,则是决定案件能走到哪一步的“通行证”。眼看进度不顺,江阳决定向未来的岳父求助。吴父痛快答应,当即决定帮他找丁检察长求情,让他帮忙疏通关系。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整个案件调查中,李建国是阻挠主角办案调查的主力军。他是刑警队长,仅比老朱高一级,但随时可以把他支走。事实上,当处于权力的末梢神经时,“微小”与“庞大”的相对关系亦随之颠倒。否则,李建国也不可能有机会频频介入案件调查,乃至一手遮天。

主角们不惜以身试法,精心策划了“地铁抛尸案”和“连环爆炸案”,目的何在?不就是为了挑起社会舆论,顺势引起高层官员的介入,让李建国等人无处可逃。

如此简单粗暴的博弈方式,像极了牌桌上的赌徒——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全看谁手中捏着更大的牌。为了强调这点,剧中构建了一组意味深长的构图。双方分坐两边,要么喝茶,要么对话。而后,镜头拉远,画面被均匀地切割。上位者向下位者的施压、权力的无声抗衡,便尽数浓缩于这一帧画面。

更戏谑的,还是朱伟这个人物。从他身上,你能时刻感受到权力运作的痕迹。“平康白雪”的称号,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和品德的赞许,更是老领导赋予的神秘光环。借着这层关系,他经常有恃无恐,敢和领导作对。

后来,同样是违反职业纪律,失去准岳父庇护的江阳锒铛入狱。屡屡犯禁的朱伟能侥幸保住公职,全因有政法界人士出面替他求情。矛与盾,正是权力的特殊属性。它既可以随心所欲地摧毁和践踏个人的尊严,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的安危。

坦白说,《沉默的真相》绝非完美无瑕。平庸乏力的镜头语言、稍显累赘的枪战戏,节奏拖沓的大结局。以及肆意插播的小剧场和广告植入,严重破坏了观感。出于谋篇布局的考虑,故事又在时间线跳跃的过程中牺牲了更绵长的情绪发酵。观众与人物的共情经常戛然而止,导致泪点被稀释。甚至有人吐槽,这剧就像一锅总在升温,却永远煮不沸的热水。更不用说,还有多处肉眼可见的妥协和删改。比如,原著中的受害者年龄被改动,从未满14岁上调到刚满18岁等。

但多数观众没有因此吝惜好评,反而难掩激动情绪,纷纷泪目。仔细想想,这大抵也是种对于公理与正义的诚挚召唤。

长夜漫漫,终有向阳日。但愿,这句话也能献给未来的国产剧吧。

编辑 陈冬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