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湿地红树,同绘山海画卷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实习生 王亮 通讯员 胡柳柳
04-16 19: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走进福田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木栈道蜿蜒伸展,红树林满目翠绿,水鸟嬉戏觅食……曾到访深圳的萨摩亚独立国总理菲娅梅连连赞叹:“这是真正的盛宴!”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红树林面积约100公顷,占全市红树林总面积的1/3。40余载光阴见证,福田红树林湿地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被精心地守护,成为城市中的一方绿洲,这背后是深圳各界齐心协力筑起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屏障。

福田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湿地。(欧鹏 摄)

从历史的记忆中回溯,保护区管理局原生物学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王勇军的讲述令人动容:“1994年滨海大道规划建设时,我们24小时坚守,只为保住红树林核心区的每一寸土地,那是红树林最为繁茂、鸟类最为密集的区域。在社会各界的持续呼吁下,将滨海大道规划线路北移200多米,使红树林核心区得以保留至今。”

时光流转,法规的持续完善为红树林湿地保护打出了一套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组合拳。2002年,《深圳市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颁布;2005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红线;2014年深圳湾部分海域实施禁渔;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2024年11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签署并举行中心揭牌。这些举措与合作,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守住了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红线,构建了海陆全域生命共同体,同时以红树林为纽带,促进了深圳将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经验与全球伙伴交流分享。

福田红树林湿地的黑脸琵鹭已换上美丽的繁殖羽。(鹿向荣 摄)

福田红树林湿地与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河相隔,水鸟自由翱翔。从1982年联合治理深圳河起步,深港两地紧密携手合作。深圳学习香港的湿地生境修复、水鸟迁飞路线保育等,为福田红树林湿地跻身《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奠定了坚实基础。香港借鉴深圳的基围鱼塘智能水闸系统调控管理。双方通过交流,共同提升了湿地管理和保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2023年,深港签订湿地保育合作框架协议,两处国际重要湿地正式结为姊妹保护区,共同为提升自然资源承载力、维护候鸟迁飞区完整性而努力,开创了滨海湿地保护发展的跨境合作新模式。

众志成城,久久为功。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红树林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就了一幅共建绿美家园的锦绣画卷。

福田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湿地。(鹿向荣 摄)

早在2018年,福田区人民检察院便联合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成立了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联盟,是我国近500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首个成立的生态保护联盟。该联盟还吸纳了检察、公安、环保、城管等力量,形成志愿保护、联合执法、案件预警、信息共享等机制,有效开展打击非法捕捞、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违法占用等违法行为,在全国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最高检、省检察机关每年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视察深圳公益诉讼开展情况,将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为重点视察点位。

青少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2023年,共青团深圳市委、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授旗成立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红树林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队,授牌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设立为深圳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营地),青少年成长为参与生态文明志愿行动的星星之火,打造了“守护湿地 志愿先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品牌。保护区联合教育部门建立一批“红树林青少年文学创作基地”,邀请台湾著名诗人林焕彰等与青少年完成“大小作家同写红树林”,观察红树,现场写诗,自然课堂趣味盎然。

深圳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也积极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建言献策。深圳市政协委员孙莉莉多次提交相关提案,推动深圳高质量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儿童诗画集《云水童诗》,歌曲《晚风中的红树林》脍炙人口,绘画《印象红树林》等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多维度、立体化传播,公众持续建立对红树林的认知和情感连接,红树林湿地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响应。如今,越来越多的红树苗正茁壮成长,挺立于海岸线之上,成为守护深圳的“绿色长城”。

福田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湿地。(陈健平 摄)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实习生 王亮 通讯员 胡柳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