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从深圳市财政局获悉,专项债“自审自发”改革试点已在深成功落地,首轮发债规模76.76亿元,资金广泛投向民生、产业、新基建等领域。同时,加紧计划发行使用更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券。通过加强财政逆周期调节,充分激活、快速释放专项债稳增长、促发展和稳预期的“杠杆”和“引擎”作用,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儿童医院科教综合楼效果图。
202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扩大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明确开展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深圳在列。试点权限的下放,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圳勇担改革使命,抓紧时间建机制、做方案、审项目、出结果,推动改革试点跑出“深圳速度”。目前,深圳历史上第一次专项债“自审自发”全链条工作已顺利完成。
机制上,建立了发改管项目、财政管资金、主管部门管行业、项目单位落实债券申报发行主体责任的“三管一负责”部门间协作机制,及市区“一盘棋”联评联审机制,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审核上,建立了“常态化申报+按季度审核”的评审机制,项目单位“随时报、不用等”,审核部门“集中审、加快核”,努力做到项目准备一到位,资金立刻就跟上,真正实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行上,综合经济形势和项目条件等因素,科学编制年度专项债项目投资计划,相机而动、滚动发行,一年内分多个批次为项目注入债券资金,确保资金不滞留、不沉淀,早使用、见效益。
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效果图。
目前,深圳首批“自审自发”的8只新增专项债已成功发行,发行规模达76.76亿元。从发行结果来看,招标发行市场认可度高,承销商认购踊跃,招标边际认购倍数达2.47倍,总体加权平均发行利率1.92%,继续保持全国最低。
深圳秉持“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相结合的原则,新增专项债围绕强产业、惠民生、增后劲,投向牵引带动性强、市民群众关心的标志性项目。此外,深圳还将专项债资金广泛投向住房、教育、医疗、文体、交通、产业、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在2024年发行新增专项债751亿元的基础上,深圳计划2025年发行使用更大规模专项债,全力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为了让每一笔新增专项债资金都用在关键处,都能结出“好果子”,深圳还建立了专项债“借、用、管、还”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定,明确债券发行后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还本付息、资产管理等要求,定期统计项目投后管理情况,强化收入跟踪归集,常态化开展风险评估,严防专项债兑付风险。
此外,深圳积极运用地方政府债券这一政策工具,进一步深化深港更紧密务实合作,携手打造世界级大湾区。继去年8月,深圳连续第4年在港发债,成功发行7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簿记定价峰值订单规模达480亿元,订单倍数达6.9倍,创历史新高;贝莱德、施罗德等全球排名前列的境外投资机构首次购买深圳债券,有效聚集了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据悉,深圳今年将继续争取赴境外发债,实现各方互利互惠,共谋共促高质量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