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湖北网友发帖称,有小红书博主利用烈士引流,甚至给烈士P图,引发关注。“主页全是吃喝玩乐的帖子,感觉没流量了,就发一篇致敬烈士的帖子,结果还给烈士P图。”该网友表示,烈士不是博取流量的手段。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遭遇过类似的“骗流量”营销,“原帖通常是寻人启事或致敬英雄,等评论、收藏和点赞量达到一定热度后,博主就会对帖文内容进行二次编辑,替换成广告。”
网友曝光博主用烈士引流,引发关注。
引流博主粉丝量10万+
热门笔记均经过二次编辑
该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一个名为“大V的小跟斑”账号以《请停留一秒,为巾帼英雄》为标题发帖,介绍了抗洪烈士何会洋的英雄事迹,并配有一张黑白照片。“我去年就刷到过这张照片,当时评论就说烈士图片被P过,我很震惊居然有人这么不尊重烈士,所以再次刷到这张照片时,我立马去搜索了正确的照片发在评论区。”
博主引流帖中的烈士配图及何会洋烈士的真实照片。(右图源自中华英烈网)
该网友告诉读特新闻记者,该博主账号内除了这条致敬烈士的帖子外,全是吃喝玩乐的内容。“几分钟后有人给我的评论点赞,我点开发现已经被博主拉黑,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记者搜索“大V的小跟斑”账号发现,该博主粉丝数10.7万,简介显示认证为某MCN机构,主页发布的内容均是探店笔记,而这些笔记无一例外都经过了二次编辑。
该博主账号主页显示粉丝数10万+。
以一篇点赞量9000+,评论4000+的海鲜自助餐厅探店笔记为例,该笔记编辑于2月7日,而评论区的留言大多在1月底,评论内容与探店笔记毫无关联,例如其中一条评论为“顶顶顶寻人启事”。在另一条同样经过编辑的蛋糕推广笔记下,评论则全是鲜花表情符号。“有些博主发布致敬帖子会引导网友在评论区送花。这个博主几千上万点赞量的帖子,评论区都是送花的,看得出这一招屡试不爽。”
网友发现,该博主海鲜自助探店笔记二次编辑前曾是寻人启事。
另一篇蛋糕推广笔记于2月5日编辑,评论区留言均为1月底的献花表情。
引流贴在小红书泛滥
网友的热心成变现手段
利用烈士引流的行为被曝光后,该博主遭到网友的集体抵制。4月10日晚,该博主页面笔记已清空。巧合的是,读特新闻记者搜索发现,曾有另一探店账号发布过一模一样的致敬何会洋烈士文案,其简介显示与上述博主为同一个MCN机构。
读特新闻记者搜索该MCN机构微信公众号显示,该公司全网孵化签约博主3000+,合作品牌1万+,拥有超3亿粉丝,专注小红书内容创作与营销,其账号主体为山东烟台某公司。
读特新闻记者联系到该公司创始人刘先生,他回应称该博主并非公司旗下孵化的账号,而是外签的“野生博主”。“我们跟很多野生博主签经济商务约,比如有了合作的商务单会跟博主联系,但对这些账号的内容我们是不参与的。”
刘先生表示,将终止与该博主的合作,同时呼吁平台官方将这类账号封禁。“首先这类博主可能是在投机取巧,找偏门去搞所谓的流量,让笔记数据变得好看,这是绝对不应该的。”刘先生表示,这类引流手段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整个行业应当对达人内容进行正向管理,也呼吁机构和平台一起,加强对这类现象的重视和规范,并表示公司将对此类现象进行自查,加强对签约博主的审核。
通过寻人启事、致敬英雄等内容引流的行为并非个例,一名网友表示,其专门建立了一个收藏夹,用于收藏寻人启事贴,而不久后一些帖子就变成了广告。记者留意到,这些编辑后的贴文变成了美妆、探店、服装、母婴产品等推广笔记。
据自媒体业内人士介绍,小红书推广笔记报价与粉丝数和爆文率相关,通常来说图文笔记的推广费用为粉丝数的2%-10%左右。也就是说,一名10万粉丝的博主一条笔记的收费约为2000元-10000元,而点赞、收藏、评论数量高的“爆文”占比多,则可以成为提高报价的筹码。
记者在达人营销平台查询到的10万级粉丝博主推广报价。
“骗流量”或违法
呼吁平台推出追溯功能
以“骗流量”的方式营销推广,是否涉及法律问题?湖南公言(深圳)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胜春律师接受读特新闻采访表示,通过伪造“寻人启事”等虚假内容骗取流量,可能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关于“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禁止性规定,面临网信部门约谈或罚款。若涉及商业导流,如评论区植入广告,则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禁止的“虚假交易”行为。
李胜春表示,本次事件中,利用烈士事迹引流、发布烈士P图照片的行为,明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损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未经许可的P图行为,如修改面部特征或场景等构成侵权,烈士近亲属或检察机关可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大量小红书网友发帖曝光寻人启事虚假引流帖,大多涉及走失老人、失踪儿童、拐卖妇女等流量话题。
不少网友呼吁,小红书平台推出“查看编辑历史”功能,以杜绝此类低劣营销行为。李胜春表示,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未建立有效的内容过滤机制,如缺乏编辑历史追溯功能,可能被认定未尽合理注意义务,或需承担行政责任,如限期整改、罚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