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从源头解决工业噪声扰民难题 深圳市8家工业企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04-11 07: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发布《宁静中国·我在行动|把工业企业纳入清洁生产强制审核,解决哪些“老大难”问题?》,推广介绍深圳防治工业噪声污染的新经验新做法。据悉,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在大气、水、危废等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经验基础上,将8家工业企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范畴,探索使用清洁生产的方式,推动工业噪声防治实现从“短效整改”到“长治久安”的转变。

深圳在40余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推进和完善工业化建设,人口、经济、建筑体量的高度密集和工业区、居民区交织混杂的特点,使得工业噪声扰民问题逐渐突出。2024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针对工业噪声超标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区别于以往水、气、危废等清洁生产重点,深圳市首次聚焦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将8家工业企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范畴,探索使用清洁生产的方式,推动工业噪声防治实现从“短效整改”到“长治久安”的转变,涌现出一批降噪效果良好的噪声治理措施和做法。

某塑胶公司主要从事各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着色剂的生产。在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中,企业针对噪声污染防治实施了厂区西侧(废水站)隔声降噪工程,方案主要通过设置隔声房、添加隔声罩等措施降低厂界噪声。通过实施针对性较强的降噪方案,避免作业噪声再次扰民。

某模具公司主要从事机械加工和注塑等生产。本轮清洁生产中,企业仔细研究分析了噪声超标源头,开展重新选址,搬迁后企业噪声源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同时,企业还通过设置车间软胶帘、更换永磁变频螺杆空压机等措施降低搬迁后厂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针对工业噪声超标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推动形成了工业企业噪声治理的典型理念和方法,实现了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措施的三大转变。

治理理念从“修修补补”向“量体裁衣”转变。通过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噪声超标企业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全厂所有的噪声源进行梳理评估,并将噪声污染防治情况作为审核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噪声源的降噪措施。相较审核前“修修补补”式的降噪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则从企业整体情况出发“量体裁衣”,有效降低了企业厂界噪声再次超标排放风险。

治理目标从“头痛医头”向“长治久安”转变。通过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噪声超标企业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除了解决噪声超标排放问题外,还通过强化降噪措施维护、优先更换低噪设备等措施将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企业日常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预防性地主动降低企业产生的噪声,保障企业降噪措施长期有效。

治理措施从“末端围堵”向“疏堵结合”转变。传统噪声污染防治更侧重于末端治理,降噪措施形式单一、降噪效果有限。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不仅实施了末端隔声降噪措施,还从产噪设备、场地布设、作业时间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名词解释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降低其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恬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