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788万标箱,同比增长19.6%,创同期新高。
近年来,深圳海关立足关区实际,打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组合拳”,通过系列创新模式持续推动港口贸易便利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不断提升。
盐田港区一片繁忙。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以“智能分流、顺势查验、嵌入监管”理念在海运口岸实现陆路式快速通关,极大缩短企业的贸易周期,降低运营成本。经测算,改革后海港堆场利用率提升20%,意味着海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能够容纳更多货物周转,有效缓解仓储压力。
此外,针对紧急料件等对通关时效要求较高的货物,该关还为企业提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模式,货物抵港后可直接换装货车提离码头,通关时间减少50%以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刘锋说:“以前我们的货物到港以后需要等待2-3天才能装船,现在使用‘抵港直装’模式后当天就可以上船,通关明显加快,费用也下降了。”
今年一季度,深圳港国际班轮航线较去年同期增加14条,近300条国际班轮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全球辐射能力均稳居大湾区港口首位。对于“樱桃季”“榴莲季”等进口水果到港高峰期,深圳海关密切跟踪船舶动态、装载信息及货物状态,灵活运用“提前申报+船边直提”“预约查验”“7×24小时”零等待等便利化措施,实现通关全流程提速。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