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两会声音|委员聚焦产业、创新、民生等话题进行大会发言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文/图
04-09 18: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位宝安区政协委员围绕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等进行大会发言。

4月9日上午,政协深圳市宝安区六届五次会议在宝安区委区政府会堂开幕。宝安区政协副主席朱桂明向大会作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宝安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区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别委员活动组、各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共提交提案381件,经审查,立案301件,立案率79%。全部提案交由59家单位办理,承接提案建议事项共965项,采纳并办理提案建议事项935项,采纳落实率达96.89%。提案全部得到办理答复,满意率达到100%,实现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双提升”。

会上,8位宝安区政协委员紧扣贯彻落实区七届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三城”建设目标定位,围绕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等进行大会发言。

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区政协委员邓浩然在发言中指出,机器人产业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宝安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目前,宝安已形成深圳最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2023年全区机器人产业链产值达629.25亿元,占全市35.01%,涌现出众为兴、杉川谐波等一批技术领先的本土企业。

为加快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邓浩然建议从三方面破局:一是培育龙头企业,依托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引进优必选、乐聚等链主企业,加速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制造、医疗、安防等场景的应用;二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借鉴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模式,支持宝安企业联合哈工大、西工大等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盘活工业用地降低租金成本,设立机器人集群产业基金,并面向全球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构建“产业链+人才链”协同生态。

区政协常委庞文超聚焦低空经济,强调宝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六位一体”交通枢纽,拥有全省唯一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2024年无人机飞行架次占全市三分之一。

为推动低空经济腾飞,庞文超提出四项建议:一是组建低空经济发展联盟,推动产业链标准统一;二是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在商圈、山区、沿海布局起降场和充电站点,构建智慧物流与公共服务网络;三是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在医疗、应急等领域落地,开发文旅消费新业态;四是搭建全区统一监管平台,依托“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实现飞行调度和数据对接,为低空经济“高飞”提供技术支撑。

创投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打造湾区冰雪消费热地

区政协委员尤芳指出,创投资本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关键“引路人”,为推动创投资本更好支持科技企业,促进科技转化与产业升级她呼吁构建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参与深圳科创种子母基金;二是加大早期项目服务力度,引入投资机构联合运营,为优质项目提供低成本空间和综合服务;三是精准服务已获投资项目,打造“基金丛林”,畅通企业与资本对接渠道,让长期项目“留得住”。

区政协委员袁立云聚焦冰雪经济机遇,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开业后,将成为全球最大室内滑雪中心。如何借这一契机加快打造湾区冰雪消费“热地”助力深圳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她建议:一是结合“十五运”策划冰雪文化节,塑造“南国冰雪城”形象;二是发挥宝安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优势,推动滑雪装备轻量化、智能化;三是优化交通与消费政策,加密深港直达专线,吸引港澳及东南亚客源;四是规划“文旅商创居”融合的“湾区黄金文旅走廊”,联动会展中心、文化地标,形成冰雪经济全产业链生态。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

区政协委员叶宇星提出宝安作为产业大区,有着良好的科学教育发展基础,但在盘活校外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方面仍存在短板。聚焦构建多主体投入、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他提出要加强统筹,建立全域科学教育的资源清单;积极引导,打造多元化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畅通渠道,构建校外人才参与的大师资体系。

围绕技能人才培养,区政协委员常洁则认为,宝安应当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推动培训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常洁提出四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二是加大办学力度,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数量;三是培育链主企业,推动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四是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技能培训服务保障水平。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