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黄医生好久不见,我家孩子又发高烧了,请您远程看诊。”从广西返深已有4月余的黄仁忠医生又收到了来自资源县患者的电话。这是他在广西桂林资源县中医医院医疗支援半年后收获无数“粉丝”后的日常。
去年6月,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红花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党员骨干黄仁忠主动请缨,加入南山区卫生健康系统派驻广西桂林医生队伍。半年的支援结出暖心果实,黄仁忠累计接诊超5000人次,留下多个经典治疗案例,被当地评为2024年度“十佳丹霞先锋”,并作为东西部协作经典案例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粤桂协作的山海深情。
黄仁忠医生在资源县当地进行中医义诊
从江西到深圳:中医传承的种子
黄仁忠医生是江西赣州人,在求学期间,两位导师的言传身教为他埋下了中医信仰的种子。硕士导师坚守中医传承,用纯中药治愈疑难杂症;另一位导师教授强调“观察、观察、再观察”,要求每位患者问诊至少半小时。这些理念深深影响了黄仁忠的行医风格——细致问诊、人文关怀与纯中药治疗相结合。
“中医不仅是治病,更是治心。”黄仁忠回忆,导师曾用一盒棒棒糖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如今他的诊室也常备糖果,让孩子们不再抗拒就医。这种“细节温度”成为他日后支援基层的重要法宝。
从门可罗雀到“一号难求”
聊起到广西支援的原因,黄仁忠告诉记者:“因为我是小地方出生长大的小孩,读完书以后一直有着‘支教梦’,又受到了上一期帮扶医生罗颖的强烈推荐和鼓舞。”但黄仁忠初到资源县中医医院时,这家地处半山腰的新医院刚开业数月时日均门诊量仅十余人。“当时心里直打鼓,怕自己白来一趟。”他坦言。为打开局面,他提议通过短视频宣传,却因效果欠佳而作罢。
凭借扎实的中医功底,黄仁忠很快赢得当地患者信任。一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药后腹痛缓解,农忙时节得以下地干活;一名肾病综合征的妇女,下肢浮肿,经中医辨证,用《伤寒论》经方“猪苓汤”5剂,便消除其下肢浮肿。黄仁忠在当地的口碑迅速扩散,医院门诊量两周内飙升至日均40人,甚至出现患者凌晨排队、驱车70公里求医的景象。
粤桂协作的“中医答卷”
资源县地处山区,医疗资源薄弱,许多村民患病后需辗转数小时到市区就医。因此他坚持为每位来就诊的患者留足10分钟问诊时间,确保“不遗漏任何细节”。黄仁忠的支援填补了当地基层中医诊疗的空白,并为当地疑难高发病的诊治提供了中医方法借鉴:针对当地高发的疱疹性咽峡炎,他用纯中药实现儿童1-2天退烧,改变了很多家长“一发烧就跑市里”的观念。
一位4岁患儿的父亲是资源县医院职工,过去孩子发烧必打吊针,黄仁忠为其看诊后,几次中药治疗便见效。“中药见效慢是误区,辨证准确的话,它比西药更精准。”黄仁忠说。
山海相连 仁心无界
相比于自己的医术,当地人的淳朴与信任更让黄仁忠触动:七旬老太凌晨4点起床,辗转三趟车赴诊;离异大姐因他治好了自己的疾病后重拾生活信心;走在街上碰到病人经常会热情地叫他去家里吃饭……“他们给我的感动远多于我的付出。”黄仁忠说。
粤桂协作不仅是资源输送,更是理念与温度的传递。如今,黄仁忠医生虽已返深,但这段经历已为当地播下中医信任的种子。他依旧与当地医生保持交流,持续提供远程指导,争取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中医人才。“如果有机会,我愿再去!”黄仁忠说。
从深圳特区到桂北山区,像黄仁忠这样的医者用足迹串联起中医传承与区域协作的脉络。一批批医生接过接力棒,接续书写这份粤桂协作的答卷。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又派出
副主任医师徐锐和硕士中医师廖俊茗继续坚守桂北山区,用仁心仁术架起跨省帮扶的桥梁,让粤桂一家亲的温度在绿水青山间生生不息。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