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13岁女孩“给未来的礼物”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03-26 09: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23日,在深圳艺术节开幕之际,OCAT美术馆迎来一场特别展览——13岁少女聂艾一的个人艺术展《给未来的礼物》。这是该馆成立30年来首次为未成年人举办个展,展出了她从3岁至今创作的100余件作品,包括绘画、原创绘本、装置艺术及衍生品。

展览分为四个主题展区:“您好,聂艾一”“做勇敢的自己”“我最棒”和“遥远的好朋友”,其中,“遥远的好朋友”特别展出甘南山区儿童的28件作品,以艺术搭建城乡儿童的交流桥梁。

策展人表示,此次展览不仅记录了一个女孩的成长轨迹,更希望借此鼓励更多孩子勇敢表达自我,追寻热爱。

从随手涂鸦到美术馆展厅:十年创作之路

展览入口处,一幅名为《骑着鲸鱼去上学》的作品映入眼帘,深圳大学吴洪教授在作品旁题词:“十年时光的积淀与磨砺,聂艾一——极具先锋潜质的艺术新星破土而出。”展厅中央,巨幅绘画《爸爸妈爱妈为我们建造的家园》尤为吸引眼球——枝丫错综的大树上,头戴安全帽的“大树医生”正在喷洒药水,树梢承载着五彩热气球和孩子们的欢乐世界,展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聂艾一的创作涵盖多个时期,从幼儿园的涂鸦、小学课堂的绘画,到旅行中的随手创作,代表作包括《眼睛向上看》《深海》《卖火柴的小女孩》《太空智能医生》等。她还尝试以废弃易拉罐、旧报纸等材料制作装置艺术,如“海底世界”中活灵活现的章鱼和漂浮的水母,以及用旧衣物和窗帘缝制的大型软雕塑。

展览特别设置了语音导览,观众可通过屏幕听到聂艾一亲自讲述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稚嫩却真挚的声音为作品增添了温度。

聂艾一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从未把画画当成‘兴趣班’,而是她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未来爱世界的一种能量。比起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和爱的能力。”

儿童美育:勇敢表达的力量

本次展览得到了众多艺术与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杰在开幕式上表示:“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是文明的传承者,希望他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断发现和创造美。”展览期间的座谈会上,他强调:“每个孩子都值得被鼓励,被支持,勇敢追求自己的热爱。” 香港科技大学韩丹主任表示,未来唯有艺术不能被AI替代。深圳市南山区妇联主席金翠说,倡导家庭美育,保护孩子天性。

总策展人邓大非表示,展览希望打破“天才儿童”的神话,同时也摒弃对儿童创作“过家家”的偏见。因此,展墙上不仅展出聂艾一精心绘制的作品,也特别保留了未完成的草稿、歪斜的线条、甚至课堂书本上的随手涂鸦,这些被视作“时光的指纹”,展现出艺术最本真的生命力。

在“遥远的好朋友”展区,甘南山区儿童的作品未经任何修饰,保留了纸张的褶皱和修改痕迹。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会飞的课桌带着书本穿越群山”,与聂艾一笔下“骑着鲸鱼去上学的女孩”形成奇妙的呼应,展现出艺术跨越地域的共鸣。

让每个孩子的创造力被看见

展览现场,许多家长在沉浸式艺术空间驻足交流,不少观众表达了深刻感触:“回家要把孩子的涂鸦装裱起来”“以后不再批评孩子的随性创作”……展览不仅是对聂艾一艺术成长的肯定,也激发了社会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思考。

“今天,我们为13岁的艾一喝彩,不是因为她足够‘优秀’,而是因为她始终勇敢地做自己。”展览希望传递的理念正如其名——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礼物,他们的创造力值得被看见。

《给未来的礼物——聂艾一儿童艺术展》

展期:2025年3月23日—4月1日

地点:深圳OCAT美术馆B厅

公益行动:展览义卖收入100%捐赠至麦田公益,支持山区儿童艺术教育。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彦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