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暨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围绕“解读湾区脉动 共绘发展蓝图”这一主题,此次新书发布会以《深港合作:共建跨境高科技产业基地》《前海:现代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制度创新》《南沙: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枢纽》《横琴:打造粤澳产业协同发展新高地》4本书为基础,通过研讨交流的形式从多个维度对活动主题进行深入解读,为与会专家学者带来启发。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南方传媒总经理叶河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丛书》的发布正当其时。这套丛书以系统性研究回应国家关切,以前瞻性思考服务战略决策,将为政府部门绘制改革路线图、为企业优化战略布局提供参考。
《深港合作:共建跨境高科技产业基地》作者、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创会理事长李罗力提出在河套地区探索建立深港跨境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构想。他认为,深港合作共建高科技产业园区意义非凡。一方面,能巩固香港的国际竞争优势,带动高端服务业繁荣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深圳可借助这一契机,学习借鉴香港及国际先进经验。未来,深港深度融合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提升大湾区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从而共同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基地。
《前海:现代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制度创新》作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提出打造“平台+管道”的前海与香港协同发展“五通”模式,具体涵盖“港口通”“总部通”“数据通”“商品通”和“低空通”,这为前海与香港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南沙:面向世界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枢纽》作者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刘伟表示,南沙正积极推进“五港联动”战略,全方位推动区域发展。展望未来,南沙将通过交通物流、数字贸易、规则导向型营商、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这五层网络的叠加,实现发展范式的新突破。
《横琴:打造粤澳产业协同发展新高地》作者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恒煜表示,通过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横琴有望成长为区域经济增长极,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横琴的六大产业发展既取得一定成绩也面临挑战,各产业正在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通过持续探索粤澳深度合作新模式,助力大湾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此次发布会由广东经济出版社、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举办。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王雯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