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轮胎可能被人盯上了!“扎胎神器”网上热销上万件,小心这种三角钉→

羊城晚报·羊城派
03-21 18:05
摘要

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的汽车轮胎被路面上的三角钉扎破,只能选择维修或更换轮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的汽车轮胎被路面上的三角钉扎破,只能选择维修或更换轮胎,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据了解,这种三角钉也被称为铁蒺藜,由两个尖锐的三角形铁片交错拼合而成,具有四个尖刺,无论如何投掷,总会有一个尖刺朝上。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三角钉在各大电商平台均有销售,部分销量竟达上万件。部分买家甚至将其用于报复乱停车车辆,甚至有疑似汽修店人员炫耀使用三角钉提升生意量的行为——“补胎神器,好用,收入明显增加了”“再长一点更好,怕扎不到内胎”。对此,律师表示,故意在道路投放三角钉不仅会构成严重的法律责任,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电商平台上有三角钉销售

扎脚、爆胎频发,三角钉成道路安全隐患

记者以“三角钉”等关键词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搜索,发现不少网友均有类似经历。一位吉林网友称,自己与母亲外出散步时,母亲在回家途中不慎踩中三角钉,被扎伤了脚。当时一位路人一眼认出这是用来扎车的钉子。网友表示心有余悸,“差一点我也踩到了。”随后,他们一起在路上捡了大约10个三角钉,并立即送往派出所。

另有一位河南网友表示,自己驾车途经高速服务区时,发现汽车轮胎被一种特制的立体三角钉扎破。在其停车更换备胎期间,还有一辆皮卡车主动靠近询问是否需要换胎服务。

记者查阅到,铁蒺藜在武侠小说中常作为防御工具或陷阱而出现。在如今的官方执法行动中,这类装置通常用于阻止车辆强行通过设卡区域。一名被官方认证的某市交通管理部门的职员曾在社交媒体上描述一次使用到铁蒺藜的行动:夜查行动中,一辆白色轿车加大油门强行闯卡,警员迅速退避至安全位置后,抛出了“铁蒺藜破胎阻车索”。警车随后稳步尾随,只见白车速度逐渐减慢,最终自行靠边停下,驾驶人束手就擒。“检查发现,这辆白车的四条轮胎全部被扎破。”

恶意报复、借机牟利,三角钉热销背后暗藏乱象

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以“三角钉”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各大电商平台都有售卖。部分商品的销量较高,达到了上万件,单个价格在几毛钱到两块钱之间不等。

在这些商品的详情页中,多数商家将用途标注为“学校单位安保”“院墙防盗”等。一些买家评论称,将三角钉撒在院墙上,小动物如野猫、老鼠便不再进入院内。

为了规避审查,记者发现商家几乎不会直接标注产品可用于扎胎,但部分商家在展示图片或商品介绍中强调其“更尖更锋利”“更隐蔽”“更大力”等特性。此外,多数商家明确表示可“保密发货”。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产品的具体用途时,有商家透露,“轮胎压过之后,会导致漏气或损伤。”

商家明确三角钉可用于扎胎

此外,记者在相似商品推荐中还发现了名为“爆胎尖锥”的商品,其详情页明确标注:“15cm特细针尖,不易变形,破胎神器”。

从商品评价和买家反馈中可发现,有部分买家疑似将三角钉用于恶意报复,例如破坏乱停车车辆的轮胎。有买家评论称:“邻居家总把车停在我家门口,出入不便,多次沟通未果,准备直接扔个三角钉教训一下他。”还有人评论道:“邻居再也不敢占我车位了。”

部分商品承诺保密发货

此外,部分买家秀中甚至出现疑似汽修店人员炫耀使用三角钉提升生意量的行为,例如“补胎神器,好用,收入明显增加了”“再长一点更好,怕扎不到内胎”等言论,有人甚至表示:“心里不舒服的时候就出去甩几个,很解气。”

此类恶意行为遭到多数网友的强烈谴责,不少人呼吁电商平台应尽快下架此类商品,认为贩卖、使用这种装置的人缺乏道德底线。

恶意投放三角钉或涉嫌犯罪

记者查阅到,近年来,国内已有多起恶意使用三角钉损毁他人车辆而被判刑的案例。

2023年,广西河池市一男子多次在多个车流量大的路段抛撒三角钉,造成16名被害人共27辆车被扎破轮胎,其中一辆小货车发生侧翻事故。最终该男子因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一玉米地被人为放置三角钉,导致多辆收割机轮胎被扎破,被告人近日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程轶圣表示,在公共道路上故意投放三角钉,对公共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突然爆胎,极易失控、侧翻,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这种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此外,这种行为还会给受害人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投放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程轶圣介绍,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三角钉”列为违禁品禁止销售,多数商家以“安保防盗”等合法用途进行销售。但如果卖家明知买家购买商品用于侵害他人财产,仍然积极提供商品,则应承担连带责任。此外,根据《电子商务法》,电商平台负有商品审核义务,发现宣传违法用途的商家,应及时下架商品并报告主管部门。

“受害者如遇到此类事件,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同时第一时间报警,并注意保护现场、保留相关的证据,以便公安部门寻找投放人。”程律师建议,受害者同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维修票据,方便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同时,电商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也应尽到合理的监管义务。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袁斯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