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东莞东》在广西南宁完美演出,跨越粤桂的“奋斗共鸣”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宣 文/图
03-16 07: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14日至15日,音乐剧《东莞东》2025全国巡演继在东莞首演后,第二站登陆南宁,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以精湛的艺术表达征服了南宁观众,更以真实动人的故事唤醒了无数曾在东莞奋斗的广西建设者的集体记忆。

“寻找2亿分之一”,传递来自东莞的深情厚谊

同饮珠江水,粤桂一家亲。东莞与南宁两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由来已久。改革开放至今,无数广西务工者通过“粤桂劳务协作”等机制在东莞奋斗扎根,他们的故事承载着时代的集体记忆。以音乐剧《东莞东》2025全国巡演为契机,3月14日晚,“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南宁站活动同步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当晚,受邀观看音乐剧《东莞东》的“2亿分之一”有张胜忠、覃继道、张茵、韦碧红、郭云峰、黄海波、韦姗娜、张裕惠、覃愉理、黄永驾、李爱娟、磨敦洁、磨健儿等代表,他们均来自广西,都曾在东莞工作生活过,无论是曾在东莞工厂流水线上辛勤工作的工人,还是在东莞创业打拼的企业家,都留下了一段难忘的青春奋斗岁月。

现场,“2亿分之一”代表们接受来自东莞的亲切问候,并一同参观《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特别策划回顾展,共同回首在东莞的奋斗岁月,感受来自东莞的敬意和深情厚谊。

“东莞有很好的发展平台,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有太多难忘的事了!”“2亿分之一”代表李爱娟难掩兴奋地告诉记者。1988年,李爱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劳动局招聘前往东莞石排工作,并一直在东莞安家乐业。与《东莞东》主人公王雪英的经历相似,在东莞的30多年岁月,李爱娟有很多的收获与成长,从普通工人提升为管理人员,也结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友。2024年,李爱娟从东莞辞工回老家照顾意外摔伤的父母,回忆当时到东莞石排工作,历历在目、回味无穷、难以忘怀。“东莞太吸引我了,那里的人很友好,文化生活丰富,我还会回到东莞去的!”李爱娟表示,待到老人身体痊愈后,还将返回东莞继续工作生活。

“东莞的制造业很发达,没想到文化也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郭云峰是广西梧州人,2000年,郭云峰到东莞工作生活,收获爱情和事业,对东莞有着深厚的感情。后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他回到广西南宁工作,但作为东莞女婿,他仍旧把东莞当作第二故乡。“我了解过,在东莞入籍的广西人大概有150万,在东莞打工的人也曾超过200万,我们广西人为东莞的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今天在南宁举办这个活动,深感荣幸、欣慰!”郭云峰表示,东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那里卧虎藏龙却低调务实,打开了他的世界观,也塑造了他的人生观,东莞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一直引领着他。

从“东莞东”到“南宁东”,观众反响热烈深度共鸣

在南宁站的观众中,许多人曾有过在东莞务工的经历。他们中既有早期南下闯荡的“60后”“70后”,也有近年返乡创业的青年人。音乐剧散场后,许多人久久不愿离去,自发聚集在剧场外的“寻找2亿分之一”主题海报前,纷纷拍照留影,向他人讲述自己曾经的“东莞故事”。

热泪盈眶的张胜忠告诉记者,他在看剧过程中想起了自己1995年怀揣104元来到东莞寻梦的场景。这些年,他见证了东莞的重要变迁,东莞也见证了他人生里事业成长、家庭美满的光辉岁月。张胜忠表示,他感恩东莞这座辉煌的都市和每一位奋斗的“2亿分之一”,是无数奋斗者们的故事共同编织了伟大时代的华章。如今的东莞,依然涌动着创业的热潮,依然回响着梦想的召唤,张胜忠期待在新的征程上在东莞创造更加精彩与辉煌的未来。

与张胜忠相同,“2亿分之一”代表覃继道也在东莞获得了梦想起航的机会。从车间到市场、从学徒到创业者,他在东莞这座制造之城学会了严谨与创新,获得了包容与机遇,让他在汽车尾板行业扎根生长,更让他懂得拼搏的意义。如今回到南宁,他专营东莞汽车尾板品牌,把东莞的优质产品推广到广西、服务于广西。覃继道表示,东莞永远是他心底的“第二故乡”,他祝愿这座活力之城继续闪耀,孕育更多实干家的梦想,在技术革新中领跑未来。

从“东莞东”到“南宁东”,音乐剧《东莞东》获得了广西观众的热烈反响,他们之中有对东莞充满憧憬的学生,有想去东莞发展的青年人,也有曾经跑遍东莞大街小巷的媒体人……感动他们的不仅是剧中的奋斗精神,还有来自东莞对打工人的人文关怀、对人才的惺惺相惜。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莞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