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是座怎样的城?当人形机器人在南山区完成全球首个前空翻特技,当“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成为街头日常,当1320个公园与2462公里绿道将森林嵌入CBD的“钢筋铁骨”,这座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人类对现代文明的想象。今日的深圳,有AI算法优化的“秒批”的便利,有低空经济航线交织的“天空之城”未来感,有打造教育、科技、产业“无界之城”的底气。
在2025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读特客户端推出“深圳是座怎样的城”特别策划,解码这座创新之城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平时忙着送餐,第一次静下心来感受插花的乐趣,原来生活也可以这么美!”近日,在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举办的女性主题插花活动中,美团骑手黄女士举着作品拍照留念时感慨。以此活动为契机,光明街道启动2025年新就业群体系列服务计划,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新业态劳动者打造更有温度的服务生态。
这是深圳关爱新就业群体的缩影。2025年深圳市政府报告提出,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快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而在2025年1月,深圳印发任务清单,在全市部署实施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60条”,动员全社会持续深化“强新、暖新、护新、凝新、融新”行动,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在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幸福不落一个人”不仅是一个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各类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新就业群体不断壮大。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新就业群体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关爱新就业群体,不仅能增强其归属感、认同感、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提升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早在2024年8月,深圳就率先提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印发《关于开展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行动的方案》,聚焦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实施“强新、暖新、护新、凝新、融新”五大行动,号召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建设系统化、场景化的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探索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先行示范、走在前列。
过去一年,深圳把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作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依托街道社区(园区)、平台(快递)企业、网点站点等,灵活组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349个,纳管党员3200多名。同时,依托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骨干设立“小哥工作室”,鼓励企业优先从党员中选拔培养车队队长、配送站站长等。
深圳持续开展“深i暖流行动”,依托深圳开放大学、深圳技师学院等,建立新就业群体学历、技能提升基地,设置新就业群体相关专业及技能培训课程,打造“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同时,开设“深工夜校”等,定制无人机操作、视频剪辑、新媒体电商主播实训等应用课程,满足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需求,畅通职业转型发展通道。推广“圆梦计划”,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在职学历教育,2024年,深圳累计为519名新就业群体提供专本科学历教育支持。
为给新就业群体做好暖心服务,深圳还在全市布设服务站点,建设暖蜂驿站1500余个、司机之家60余个,链接周边商业和社会资源,打造10分钟友好生态圈。此外,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340余个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等友好场景。
如何推动新就业群体进一步融入城市?过去一年,深圳推选200多名优秀新就业群体代表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参评“两优一先”等,选树“最美快递员”“最美骑手”“最美司机”,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推荐14名担任社区(园区)党委兼职委员、361名担任兼职网格员,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300多个,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城市、参与基层治理。深圳的做法经验,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典型案例。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